钟惺(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一莲峰簇万花红,百里春阴涤晓风。
九十莲华一齐笑,天台人立宝光中。
衒石难夸和氏场,挥犀久避盖公堂。笔端风雨真无敌,纸上寒温细作行。
结屋竞传千亩竹,奉祠聊对一炉香。朝中环赐无虚月,遥想眉黄已效祥。
鼠劣翻书册,猫驯伴坐毡。吟怀欣雪夜,疾目畏风天。
惟酒能消日,无方可引年。我诗犹偈子,一问北山禅。
堂上八千椿,阶前慈母竹;人生非空桑,所当念顾复。
母兮生儿苦,儿兮赖母育;一旦忽别离,终天抱痛哭。
今日见形容,写以南山竹。问君何所取?厥义通于鞠。
矧此秒容淡,是母爱所独;欲开晚节花,我母享其福。
我闻君斯言,为君长叹服。南陔白华篇,同作补亡读。
柳风斜陌。催送晴绵白。昌歜浮杯留未得。又早匆匆南北。
墨江试下珠江。鄂君绣被船窗。羡杀繁星荔子,凝冰挂绿无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