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廉纤、不知是雪,还是沙明波素。同云返映晶光凝,暝色遥笼烟树。
双无据。颤寒空、微霄极浦相回互。芦洲古渡。有孤艇篷窗,挑镫酌酒,唱彻梁围句。
知此夕,一派瑶峰玉宇。朦胧半函银兔。清晖的皪蛟冰瀁,疑是东方已曙。
君莫觑。君不见、迥波难挽流澌住。珠摧玉仆。向帝女祠东,昭王潭北,直下长江去。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
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且欢娱。
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腐儒才术本庸庸,祖业安能效太公。老去退休营小隐,闲来时幸濯清风。
相从坦率形骸外,投分交游意气中。衰谢何堪抚鸣剑,梦魂犹拟灭羌戎。
君家结得此花缘,盛事龙头四十年。书种至今香不断,馨儿俱作广寒仙。
亦是前朝寺,寺毁空浮图。嵯峨插霄汉,寂寞守山隅。
老僧见再拜,持斧斫枯株。曲直任天然,自手搆茆庐。
四壁坚且厚,一径不崎岖。筑灶近古井,支床叠破书。
扫叶烧不尽,拾粟食有馀。明月造其堂,猛虎伏其闾。
山前清浅流,可以濯我躯。
家山本与语溪接,使节曾过砥柱游。见说紫团铭勒处,西风千里重回头。
画船容与到桥还,举袂依然洛酒斑。湖上晓光涵潩水,坐中晴色见嵩山。
心缘念别如多事,身为移居似不闲。叠石石淙虽两处,福昌阳翟正中间。
黄发披两耳,聪听久已失。住世即百年,刚余二十七。
苟非松柏姿,经霜茂难必。家园伤久离,休影仍蓬筚。
乱中驹隙驶,皇览又此日。山友具鸡黍,祝我履旋吉。
老夫素支离,旅食资橡栗。锋镝交四野,埋照苦难密。
任运本无心,制龄讵有术。夕照倘未颓,诛藤缚松笔。
暝色苍茫古化城,同来结夏恰初睛。衣披蕉石云犹润,杖引莲峰气飒清。
残照到碑看往迹,曲池流水杂经声。漉巾到处宁辞醉,不觉东林月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