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鱼儿(送王子文知太平州)

怪朝来、片红初瘦,半分春事风雨。丹山碧水含离恨,有脚阳春难驻。芳草渡。似叫住东君,满树黄鹂语。无端杜宇。报采石矶头,惊涛屋大,寒色要春护。
阳关唱,画鹢徘徊东渚。相逢知又何处。摩挲老剑雄心在,对酒细评今古。君此去。几万里东南,只手擎天柱。长生寿母。更稳步安舆,三槐堂上,好看彩衣舞。

赏析

  这是李昴英成名之作。它气势磅礴,将离别之恨表现得深沉、细腻;同时,又充满着乐观主义的激情,催人奋进。

  “怪朝来、片红初瘦,……”以“怪”字领起,表达自己惊诧之情,一下子便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住了。是什么令他感到意外呢?噢,是春天的繁花开始飘落了。花儿萎谢用“瘦”字去形容,使人仿佛看到一个娟美俏丽的人儿忽然颦眉蹙额,清减了几分。接着,作者以“半分春事风雨”倒点原因,解开前面自设的疑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原来昨晚一场摧花的风雨春色大大损毁了。“半分”,说明了摧损程度。这就是词家的所谓“逆笔”,目的是使重点突出。

  “有脚阳春”。(一本作“有脚艳阳”)是对能施“惠政”的官员的传统称颂语,意思是说他所到之处,如阳春之和煦,能令百姓昭苏。但现在“阳春难驻”,王埜大人要调走了,因此连山水似乎也充满离愁别恨。读到这里,我们顿悟前面写春残景象不只是为了烘染离别的气氛,而是对“阳春难驻”作形象的说明。“芳草渡。似叫住水君,满树黄鹂语。”写渡头景色。在芳草萋萋的渡口,树上的黄莺正在啼啭,仿佛是恳请即将离去的春天再多留驻一会儿。黄鹂即黄莺,鸣声婉转悦耳。这里“芳草”两句也是融情于景,借啼鸟之惜春,比喻自己对王埜的依依惜别。

  然而王氏的调动是国家的需要、时局的要求,所以感情尽管上难以割舍,也只能分手了。在词中,这一转折是由“无端杜宇”四字开始的。无端,即没有来由,无缘无故;这里含有无可奈何之意。杜宇的叫声与“不如归去”相近,所以又名“催归”。这里说“报采石矶头,惊涛屋大,寒色要春护”的是杜鹃鸟,其目的是与上句的“黄鹂”相照应,扣紧暮春景色,让景、情、事打成一片,使整个上半阕的意境更显浑成。采石矶,在安徽当涂牛渚山北部,突入长江中,奇险雄伟,“惊涛屋大”是说长江风急浪高。

  后三句意思是说,当涂江面一带,风狂浪恶,满目寒凉,正需要春阳的呵护。意思是那里位置的重要和形势的艰危险恶,须由豪杰之士去支撑局面。我们知道,自理宗端平元年(1234)金国灭亡后,次年蒙古兵即大举南下,攻四川、湖北、安徽等地,淳祐十二年(1252)又掠成都,一时烽烟四起。

  上阕借景抒写惜别之意,情绪一波三折,从开头至“阳春难驻”,是一开:“叫住水君”是一合;至“寒色要春护”又是一开。“将恋恋不舍而又不得不舍的心绪描绘得细腻传神。

  下阙以送别情景过渡,然后再转入临别赠言

  “阳关唱,画鹢徘徊水渚。”人们唱起了骊歌,远行的船只即将启航了。临别之际,人们自然希望后会有期,但何时何地才能见面呢?世事实在难以预料,不过,既然已经以身许国,个人的事亦无需多虑了。

  “相逢知又何处”一句,正表达了词人这种复杂的心情。于是,在饯别的酒筵上,两人同抒壮怀,细评今古。“摩挲老剑”,如同诗词中常见的“抚剑”、“看剑”一样,表明词人渴望施展抱负:“剑”而说“老”,则表明他们经过千磨百折而雄心犹存,不是难能可贵吗?

  “君此去。几万里水南,只手擎天柱。”这是作者对友人的殷殷嘱望,希望他负起拱卫水南的重任,做撑持时局的擎天一柱。由此亦可见两人相知之深,相期之切。

  全词写到这里,一气呵成,情郁而辞畅,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但下面收束处出语涉腐,令全篇有所减色。

  “长生寿母。更稳坐安舆,三槐堂上,好看彩衣舞。”这是顺带为王埜之母祝寿,并表王之孝顺。安舆,也叫“安车”,是妇女、老人乘坐的小车。三槐堂,是有关王姓的典故。这里用典为王氏祝寿之词。彩衣舞,用老莱子七十娱亲的故事。这种词句象李调元《雨村词话》指出的,“乃献寿俗套谀词”,算是败笔。

  总之,全词大体写得不错,而尤以上半阕为佳:跳荡转折,情景相生,感喟甚深,境界亦大。下阕上半则富雄直之气,大有“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之概。作为一首送别词。它密切结合当前景色与情事,大处着眼,细心落笔,将私人离合之感与整个社稷安危连系起来,融“小我”入“大我”,使作品(就前面大半而言)保持旺盛气势和较高的格调,应当说是颇为难得的。这正是作者胸襟抱负与艺术手腕的完美结合。

李昴英(1200—1257),字俊明,号文溪。广东番禺人。南宋名臣。早年受业崔与之门下,主修《春秋》。南宋宝庆二年(1226),李昴英上京会试,成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后任福建汀州推官。端平三年(1236)后,曾任太学博士,直秘阁知赣州等职。淳祐元年(1241)被丞相杜范荐任为吏部郎官。淳祐二年(1242),任太宗正卿兼国史馆编修,后又升任为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封以番禺开国男爵位。宝佑五年(1257),在广州病逝。著有《文溪集》、《文溪词》等多卷。
  猜你喜欢
九朵碧芙蕖,王维图未图。层层皆有瀑,一一合吾居。
雨歇如争出,霜严不例枯。世犹多事在,为尔久踌躇。

晨策登远林,初日云外赤。川明寒波生,野旷岚雾白。

倾耳聆哀猿,扪萝随鸟迹。昔年花柳场,今作荒草陌。

泠泠松上露,冉冉如泪滴。

万仞峥嵘赤手攀,但能进步莫尤竿。
一生便作苦吟去,万事何如得句欢。
鼓气易蓑怜我退,市声方午似君难。
丈夫不用分畦畛,臭味从今蕙与兰。

骨谗犹可忏,舌惺岂不悔。佞鬼亦相容,始知佛如海。

至今篱落下,不忍种兰茝。

钟发空山瓮底雷,流云万壑共徘徊。一心古庙香炉去,合眼诸天龙象来。

定入枯僧犹未塔,坐深寒石欲成灰。神幡淡尽残阳影,断梦还凭再杵回。

共识此君面,谁知面目真。清风犹立懦,奇节仰先民。

酒号忘忧物,花名乃相偶。忧来对花坐,何如饮美酒。

岂无和靖诗,亦有广平赋。
多为花写真,终难尽佳处。
年中一稔原无余,渐喜微呼息里胥。
赢得闲身学农圃,未妨斜日带经锄。

自笑前身一蠹鱼,白头仍向酉山居。千秋于我终乌有,万卷如今付子虚。

祗此嗜痂留痼癖,忽将食蹠弃残馀。穷年兀兀无长策,不为功名亦读书。

豆蔻梢,丁香结。门掩落花深院深,游丝荡漾明还灭。

僧来有时鸣磬,客去经旬闭关。夜雨飞泉百道,秋风落落千山。

水绕项王冢畔,山围管子台前。万古英雄事业,斜阳衰草寒烟。

一带鹤溪环绕。溪上石田多少。春雨驾龙耕,种得玉芝瑶草。堪笑。堪笑。海水几番乾了。

歌罢阳关酒一杯,扁舟欲上更徘徊。舒王旧院为僧寺,后主遗宫化劫灰。

北固山头春雨过,西津渡口暮潮回。心间在处堪为客,遮莫天涯杜宇催。

云涛白凤贺瑶池。仗葳蕤。路芳菲。十月温汤,赐浴卸罗衣。

半点檀心天一笑,琼奴弱,玉环肥。

风流谁合婿金闺。露将晞。雪争晖。贝阙珠宫,环佩月中归。

误杀洛滨狂子建,情脉脉,恨依依。

闻说山中顾隐君,幽居不与俗人群。爱看舞鹤护苍藓,净扫落花留白云。

李愿已刊《盘谷序》,稚圭休拟《北山文》。一溪春水连天碧,肯著孤舟载月分。

大嶝门内山蚕丛,大嶝门外海空濛。冯夷无惊涛不怒,扶桑初挂日曈曈。

上香酹酒拜妈祖,割牲焚楮开艨艟。桅竿百尺亚班上,布为巾顶箬为篷。

舵工神閒火长喜,罗盘乾巽南与东。船如箭发樯如马,不觉破浪乘长风。

横洋浩瀚渺无际,琉璃万顷含苍穹。前有一沟涌赤水,长鲸嘘吸成长虹。

乍疑火龙翻地轴,回看眼底尚摇红。复有一沟黑如墨,湍流迅驶更不同。

日光黯黯惨无色,毒蛇滚滚腥气冲。海道尝闻此最险,下趋直与尾闾通。

每遇阴霾天色恶,飓风引去无终穷。习坎既出心犹悸,云间忽见白鸟翀。

澎湖岛屿可指数,排衙六六环葱茏。夜景苍凉潮正上,明珠十斛散虚空。

星斗低垂银汉近,蛟龙潜伏水晶宫。天明水碧变深黑,露晞雾霁薄烟笼。

渐而变蓝渐变白,赤嵌彷佛在目中。鲲身七曲断复续,乍隐乍现微沙虫。

片帆纡回向晚入,荡缨遥辨钲鸣铜。舟人皆言此行好,风力不雌亦不雄。

十二更洋二日过,邀神之福皆由公。诸君之言吾岂敢,济险实赖众和衷。

量水下碇傍北线,安平更鼓声逢逢。

衢巷无贫富,新年足喜声。近邻多问索,童稚异心情。

壁网看辰扫,厨镫到晓明。谁怜未归客,庭户自凄清。

眇目山翁谢四溟,邺城风雨太飘零。黄金肯筑诗人墓,见说吴江计改亭。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