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乡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属。系之以诗曰:天子在祚,岁在甲午。西人传言,有寇在垣。庭有武臣,谋夫如云。天子曰嘻,命我张公。公来自东,旗纛舒舒。西人聚观,于巷于涂。谓公暨暨,公来于于。公谓西人“安尔室家,无敢或讹。讹言不祥,往即尔常。春而条桑,秋尔涤场。”西人稽首,公我父兄。公在西囿,草木骈骈。公宴其僚,伐鼓渊渊。西人来观,祝公万年。有女娟娟,闺闼闲闲。有童哇哇,亦既能言。昔公未来,期汝弃捐。禾麻芃芃,仓庾崇崇。嗟我妇子,乐此岁丰。公在朝廷,天子股肱。天子曰归,公敢不承?作堂严严,有庑有庭。公像在中,朝服冠缨。西人相告,无敢逸荒。公归京师,公像在堂。
地僻境逾静,林疏秋已分。清溪一片月,修竹四山云。
屯溪渡头春水生,孙王山下沧波平。断云过雨有底意,落日青山无限情。
送别已知难作别,舟程那敢缓王程。江山胜处须题咏,安得与君同眼明。
雪霜载途风裂肌,有儿鹑结行且啼。问儿何事乃尔悲,父母弃之前欲追。
木皮食尽岁又饥,夫妇行乞甘流离。负儿远道力已疲,势难俱生灼可推。
与其疐尾莫我随,不如忍割从所之。今夕旷野儿安归,明朝道殣非儿谁。
父兮母兮岂不慈,天伦遽绝天实为。卜年执政虽咸腓,发廪有议常坚持。
昔闻而知今见之,仓皇援手无所施。儿行不顾寒日西,哭声已远犹依稀。
漪澜堂上又东风,报荅春光酒未空。海鸟一双鹏尾白,山花千朵鹤头红。
水边列坐皆词客,天上清歌少玉童。不省日斜谁倒载,从教拍手笑山公。
迩来乞食竟无处,饥即驱我亦不去。甑中生尘驱索然,飧风吸露望青天。
穷途依人仍不足,自顾已忘荣与辱。何当稚子困饿啼,绝不欲我作夷齐。
勉学鲁公书新帖,呼庚未免为臣妾。嗟,嗟,苦节尤难在后头,一日不死中心忧。
猗欤素心翁,系出自名族。心地极光明,操行守素朴。
方当弱冠年,早赋莪蓼蓼。家政早主持,茕茕叹孤独。
曰勤曰俭谦,祖训心膺服。能守复能创,寐夜更兴夙。
自恨少年孤,经史未满腹。广延诸名儒,督课儿孙读。
兰玉看联翩,翔鸾咏鸣鹿。孙枝继挺秀,芹香歌芳馥。
联袂步青云,名场争角逐。门闾日鸿焕,公怀虚若谷。
为善益至城,平粜及赈粥。浚河葺学宫,大工总力勠。
施惠济急贫,名誉日芳郁。猗欤素心翁,一身备五福。
毕生懿行事,悉数难更仆。惟天佑善人,年登七十六。
瞻像俨如生,拜手三盥沐。
晚烟翠幂,怅几日春归,剩落红如扫。断垣半绕,爱新筠腻粉,长成清筱。
我道青青,却比花时更好。正幽悄,满径碧云,惟听啼鸟。
春院深闭了,早谢却车尘,看花人到。露华润晓,有松香带雨,柳丝萦棹。
映入晴波,恰又新萍绣沼。称游眺,衬幽蹊,更怜芳草。
护儿恶兽有心肝,胁挟堪怜欲脱难。石赵竟能戕阿铁,漫将名姓与同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