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风气佳,清泉流石乳。方池巧截肪,涵秋不知暑。
波光净无尘,照映色苍古。灵鱼忽飞来,龙性欲掀舞。
分明跃冶姿,幻此一沤聚。凭阑眼为开,鳞鬣真可数。
骈然离复合,小大自行伍。倏焉去无踪,散漫失烟雾。
但知圉圉乐,不救焦原苦。何当挟飞霆,一泻天瓢雨。
榴花飐清渠,潋潋红波沸。十里菖蒲风,一幄芰荷气。
行年三十馀,辟若午将未。乐事竟虚无,劳劳长世味。
试把朱砂觞,一洗滞肠胃。野性发云岚,粲若新开卉。
世事本閒閒,无端生怖畏。无论失算非,得算亦无谓。
不有出世人,焉知酒杯贵。
蜀都方著赋,汉阙正求才。借问题桥去,何当拥传回。
古之君子,无须臾而不学,故其为徳无须臾而不进。鸡鸣而兴,莫夜而休,出则莅官治民、事师友、对宾客,入则事其亲、抚其家,教其幼贱,无须臾之间不习其事、学其礼。观天地之道,察万物之理,以究道徳之微妙,未始有顷刻之休,是故其徳日进而不可止。
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士会食而问肴烝,则饮食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晳风乎舞雩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子病而易大夫箦,则疾病之际未尝不在学也。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冠而仕则冠而弃之,壮而仕则壮而弃之。故后世之君子大抵从仕数年,则言语笑貌嗜欲玩习之际,比之进取之初以儒自名者,固已大异矣。
元丰之乙丑,余官于咸平,治其所居之西,即其旧而完之。既洁□新矣,于是取《诗》、《书》、古史陈于其中,暑则启扉,寒则塞向,朝夕处乎其中。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曰“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翁媪携持陌上哀,问之行答涕沾怀。次男战死涪州界,欲问回军赎烬骸。
晚潮急。堆起凄凉万尺。人何处,曾忆往年,谩把人娱付轻掷。
如今空恨积。无计回肠熨直。单消受,零怨碎愁,只似蛛丝费空织。
休提旧消息。已衾凉兰吹,径迷莲迹。轻风凉月秋衫碧。
记柔调歌板,细拈牌叶,断魂都尽总值得。也拼到今日。
悲忆。顿成昔。怎俏意如镌,芳踪难觅。连天野草天无极。
料不许、丝断后还重缉。除非来梦,梦儿里问他真实。
绿晕双蛾新画眉,风流堪赋比红儿。绣窗无人解春意,行傍辛夷折柳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