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裂诬圣贤,谁真读书者?鞯辔差可胜,自许等天马。
啁响欺病蛩,何如钳口哑?眼中城南徐,生平意中寡。
羞攘名言卮,耻炙辨才輠。九宇氛自澄,三垣斗堪把。
皇始能贯终,太素不知赭。岂有菲薄心,奴视及董贾。
须悟汲冢书,已在壁经下。
逢人不肯下颜色,砥柱屹然羞比周。能诗怪有墨君僻,一派元出文湖州。
白首人千里,青灯酒一尊。偶携云外屐,来宿水边村。
秋老霜飞叶,宵深月叩门。田翁多性朴,□□□□□。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