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云亡恨,曾无可赎身。江山归国路,桃李泣蹊人。
追册君恩厚,题功史笔新。所嗟经济事,不及相平津。
檀氏沐猴无怪,谢郎鸲鹆更工。为语当筵鲍老,莫笑钦明八风。
八壶阴处九桥东,水阁山楼面面通。栽药地馀经岁雨,读书声遍隔林风。
聘君名迹江湖外,少宰文章感慨中。犹有弦歌遗业在,误疑家塾是黉宫。
莲花峰头望帝舟,双忠祠前吟古愁。日星河岳浩然气,大笔更向蚝墩留。
里人敬忠宝遗字,未入南中金石志。我来下马读残碑,吊古茫茫满襟泪。
三闽四广何苍黄,胡尘上掩天无光。力支残局赖丞相,间关万里来潮阳。
双髻峰高练江曲,长桥小市驻行纛。破碎河山小补完,警枕中宵睡初熟。
于时人心方翕然,盗魁擒馘尸军前。四方响应大和会,祥兴天子平胡年。
里改今名定斯义,岂为南中好天气!幕府流离半死生,可惜无人述公意。
更取千秋名镇名,军中凤叔为留铭。当时赤手扶天意,誓欲畀勿东南倾。
五坡岭边鼓声死,丞相北行残局已。复壁犹藏痛哭人,此邑民原多义士。
东山谁筑丞相祠?英风如见提师时。手酹睢阳守臣酒,口吟杜陵野老诗。
残疆更祝和平福,自为里人画此幅。墨沈淋漓玉带生,镌上穹碑石痕绿。
屡经劫火碑难烧,碑趺赑屃临虹桥。江流桥下天水碧,行客能言炎宋朝。
大峰北宋公南宋,凄凉君国弥增恸。此桥曾过勤王师,斜日寒潮满桥洞。
鲁戈回日难中天,潮生潮落穹碑前。粤潮有信杭无信,空嗟三日签降笺。
南来未尽支天策,碧血丹心留片石。壮哉里门有此观,大书三字碑七尺。
字高二尺奇而雄,笔力直迫颜鲁公。旁书九字庐陵某,过者千古怀孤忠。
碑阴何人识何语?询之里人不能举。独有公书永不磨,卓立四朝阅风雨。
蚝何为者避公书,帖然徙去如鳄鱼。尔虽么䯢识忠义,愧彼卖国降虏奴。
安得石阑周四角,上覆以亭备榱桷。公书纵道神物护,亦恐年深或斑剥。
平生我忝忠义人,浪萍还剩浮沉身。壶卢墩畔思故里,义师散尽哀孤臣。
凌风楼头为公吊,振华楼头梦公召。眼前突兀见公书,古道居然颜色照。
斗牛下瞰风云扶,愿打千本归临摹。何时和平真慰愿,五洲一统胡尘无。
西胶博士金门客,白马青袍夹城陌。天池种藻上林花,身受皇恩不顾家。
春风几见桥门柳,禄米唯应足沽酒。囊无一物寄妻孥,箧有空书示僚友。
忆昨骊驹未别乡,新宁山水竞风光。县人争揖芭蕉馆,墨客都寻柿叶房。
六平山下秋同屐,半占峰南夜联席。别后相思何处寻,凤台碧草连天色。
王门记室最情亲,官暇相过德有邻。飞札定应思漫士,因风也或寄樵人。
古聚少,荒蹊多,枯湟十尺馀陂陀。绛霄南来赤龙子,叱吒此地扬天戈。
虎据乃其始,鹊起宁须时。坐令刘宗半天下,寻邑百万徒尔为。
今来玉垒半荆棘,但见苍烟白日嬉樵儿。愁来商歌涉长道,泽国秋兰紫茎老。
九原蓬颗日益多,世事茫茫一飞鸟。
吾闻嵇阮俦,颓然嗜米汁。呼酒如救焚,五斗未曾湿。
清言多妙理,往往酣中得。不知三闾公,沉湘有底急。
有如云间鹄,而视池中鸭。覆载岂不宏,愁人眼空幂。
园芳延令节,安石榴花赤。秫米煮菰青,菖蒲兼酒白。
酒为濡吾唇,花以华我帻。行从渔父歌,一吊孤累泣。
醒魂老更苦,浇酒箴其缺。今日良宴会,坐有千里客。
愿客醉勿醒,醒后忧来集。
江村好,柳眼乍舒青。水涨红桥浮嫩鸭,阴浓绿树听啼莺。
游赏及时新。
愁病思朋好,言从河朔游。闭门烟水阔,远树暮云稠。
岸帻初逢夏,披襟恍似秋。著书穷亦得,岂为赁舂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