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龚君瑞

闭户翻书有几车,青灯深夜映窗纱。半帘蕉雨时飘砚,一砌松风静煮茶。

笔阵战酣蚕食叶,文心磨洗铁沉沙。今朝试向溪头步,几树疏梅尽著花。

镇江府金坛人,字次回。以岁贡为松江府华亭县训导,卒于官。博学好古,喜作艳体小诗,格调似韩偓。词不多作,而善改昔人词,有加毫颊上之致。有《疑雨集》。
  猜你喜欢
未塞谊人夺,何言讼赋收。
皇心虽恻隐,蓬户或焦愁。
为吏空多禄,无人能此忧,
知君坐公府,他日富民侯。
白发章勤困小邦,尘劳坐使壮心降。
河阳罢後成南圃,彭泽归来卧北窗。
畦畔草生亲荷锸,床头酒熟自倾缸。
因君遣我添归兴,旧有茅茨濯锦江。
才短官慵,命奇人弃,年年故里来还。记往岁、莲塘送我,远赴荆蛮。莫道风情似旧,青镜里、绿鬓新斑。佳人怪,把盏为我,微敛眉山。
从来嗣宗高韵,独见赏,青云敻绝尘间。谩回首、平生醉语,一梦惊残。莫笑移花种柳,应备办、投老同闲。从枯槁,松桧耐得霜寒。
绕阶流氵虢氵虢,来砌树阴阴。(任江淮尉题厅,《语林》)

画图别样开生面。恰快似并州剪。如此江村能几见。

美人何处,青山不老,一片烟波远。

拆枝花倚东风软。更活色生香满。何日翠樽湖上款。

故乡山水,劳君点笔,写入鹅溪绢。

醉后归来月满衣,重重花影帽帘欹。
行人路畔犹相笑,未似山翁倒接{上四下离}。

粉晕微销墨一丝,春风春雨未来时。名园无此好颜色,知是宫中第几枝。

赵公子,千人英。
读书万卷愁无成,负此长身九尺如长城。
雪芙蓉,玉青骢,我将挟尔成大功。
腰缠十万欲何往,直上北台观虎龙。
道逢铁笛仙,把酒九峰前。
酒酣为我拔剑起作浑脱伎,白虹绕地乌风旋。
矍然指天天为穿,天狗堕地顽星坚。
老铁酒酣为椎鼓,壮士冲冠发倒竖。
老增撞斗何足为,鸿门突立卫真主。
赵公子,千人英,为君酌酒肝胆倾。
忍见东南吴楚坼?慎莫脱手踊跃逝去双龙精。
君不见我家古铁三尺冰,粤砥荡磨新发硎。
不学区区一人敌,上为天子匡前星。

萱草凝烟花湿露。庭户无人,惟有流莺语。柳絮飘摇■不住。

匆匆又过墙东去。

连日轻寒风又雨。游子情怀,目断天涯路。旧恨新愁知几许。

乱山叠叠无重数。

平生性好奇,作字亦如之。老去归平澹,时人应未知。

堂前双桂。云泼交加翠。火老金柔花尚未。且爱清阴满地。秋风一旦花开。天香吹散亭台。却被花神见笑,先生未必能来。
三两芙蓉并水丛,向人能白亦能红。
浩然不在芍药下,如何独占晚秋风。
初莺命晓。
朝霞开夜。
饰陛道源。
回伊流灞。
极望天涯。
曲阻亭榭。
闲馆岩敞。
长廊水架。
过尽百花芳草满。柳丝舞困阑干暖。柳外秋千裙影乱。人逐伴。旧家心性如今懒。
斗帐宝香凝不散。黄昏院落莺声晚。红叶不来音信断。疏酒盏。东阳瘦损无人管。

钟甫后来秀,词林新有声。诗随今雨得,画共远山平。

野寺秋光早,高居夜气清。栖迟应不久,名在鲁诸生。

圣善遗龛供小园,仲郎思永构层轩。偏惊蔚草心空切,欲卧冰鱼殇觉翻。

今日怡颜惟雁塔,昔年留训在鸰原。栖身恨不依祠侧,吩咐司香莫过喧。

复见飞飞雪满天,瑶林琼树皆可怜。属予一病姑置酒,对此欲醉将无缘。

披衲投金地,谈空湛远心。生涯翻贝叶,踪迹寄巢禽。

法鼓喧朝梦,昙花雨夜吟。几因观色相,物物自萧森。

侯治吾封好,奎文满璧宫。台州先正事,左氏古陈风。

比屋冠裳雅,盈门桃李红。诗书敦上国,端养豫蒙童。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