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肠厌徇俗,老眼饱阅世。读书学经纶,亦颇识一二。
妄意糟粕中,啜哜得馨旨。终然不可用,落落多左计。
慨念古人远,莫救吾道弊。脩溪有短簿,今代习凿齿。
贻我琼瑶章,有美而无刺。内视才具短,不能尺有咫。
赠言虽甚宠,借玉恐未是。公等必飞扬,我老惟退避。
我不学寇丞相,地黄变发发如漆。又不学张长史,醉后挥毫扫狂墨。
平生绀发三千丈,几度和云眠石上。不合感时怒冲冠,天公罚作圆顶相。
肺肝本无儿女情,亦岂惜此双鬓青。只忆山间秋月冷,搔首不见髼松影。
松楸夹道云迷麓,细泉无声走空谷。扪萝倚磴行转缓,百折峰峦看未足。
鹧鸪泣雨山磴磴,悬崖老树苍虬蟠。登楼倚槛俯木末,漱泉汲涧分馀湍。
老僧延坐话夙昔,夜半谈空屡前席。自言久是兹山主,殿下长垣屡封植。
山头碧瓦如连环,曾闻仙客来云间。猿惊鹤怨知几许,伊吾声断愁空山。
明朝烟雨开晴旦,折花临水春将半。我亦归山读故书,何必怀仙生浩叹。
暮色偏无赖,羁栖旅思深。积薪虚岁月,多病欲山林。
冉冉凄瑶草,悠悠掩素琴。所怜松柏意,不受雪霜侵。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菇可以馈四方之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馀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馀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