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山二首 其一

杨柳芙蕖接断岑,流泉如玉本源深。四时潋滟无晴暖,一派清泠有古今。

石井分甘供御膳,湖波流润洗尘心。我来正值秋将晚,独坐长吟雪满襟。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猜你喜欢
峡内逢霏散,凌辰望已迷。
寒花才集栈,斜片旋沈溪。
户入垂缯壤,田成种玉畦。
速乾殊未惜,山道润无泥。

楼前花逐东风舞。惟有杨花堪妒。一味入帘穿户。不管愁人顾。

枝头杜宇声偏苦。叫得斜阳欲暮。门外残红无数。零落横塘路。

年少与君轻别离,肯将清泪洒临岐。那堪短褐飘蓬后,不似寒窗剪韭时。

遥夜客心悬络纬,隔帘霜影动辛夷。十年此会仍分手,何得杂尊复共持。

续经无复补嘉禾,老去忘怀及见多。摘尾簿书宁问署,点头章句仅成科。

求田下泽吾行且,招隐空山子谓何。千万买邻真左计,一丘端约老相过。

不有平生戚,安能极称时。无边此花鸟,方是野人诗。

武侯败街亭,马谡违节制。兵颖迥不同,大小俱是事。

兹管湘中来,百中其一耳。有如玳瑁鱼,脑血径弹子。

又如鸾与鹤,顶发杨梅紫。全体匪不华,独此犹觉异。

讵可拘尺寸,但须存纹绮。畏炎不得行,付托昧厥旨。

举刀一铿然,颠落不可止。持归以复予,鱼鹤不成理。

对之一捧腹,削圆方竹比。

高为天一柱,秀作海三峰。

天宝诗人去却回,果曾北阙上书来。若为耆旧无新语,明主何尝弃不才。

拟将齐物物难齐,惟有山林迹可栖。身望凤池惭不到,名登雁塔愧先题。

未能忘旧归家鹤,长是思鸣失旦鸡。天为东周道垂丧,肯生夫子在关西。

沿村萝卜白于霜,油芥花多匝地黄。开遍夭桃与秾李,春山如笑亦如妆。

山溪急宵舂,野市赴朝籴。人言非踊贵,富者犹露积。

丰年且不饱,恶岁真可戚。悬釜以待炊,衾裯宁许直。

树杪点霏霏,蹁跹燕子飞。数声啼鸟寂,一缕篆烟微。

竹笋掀泥出,梨花带雨肥。眼前饶好景,得句愧珠玑。

干弱叶织花特奇,艳浓九夏到秋进。
枝头结实元为乐,争奈越中人罕知。

石田逍遥心远逸,携手共作清溪游。风吹柳条映沙白,水涵舟楫兼天浮。

画中谁为石田老,潇洒纶巾欹白头。心远飘然若仙俦,意气已觉凌丹邱。

惜今二老不复作,空使感叹临长流。赖有衡山补遗墨,清溪明月至今留。

春潮月夜载驰驱,传送牙樯到海隅。
风起垂虹劳险渡,星飞挽粟济灾区。
耕渔得复流离子,童叟应无庚癸呼。
策用方平名相业,此乡薯米不须沽。

一担干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言寻避暑地,随意入僧房。树以法云秀,莲从解脱香。

翻经知古乘,借相到羲皇。火宅终难久,安心是上方。

夹路阴垂柳线长,流莺送客出山庄。惜无好梦留春住,愧有閒云笑我忙。

斜日渐描人影瘦,落花轻衬马蹄香。回头欲认停车处,谷口烟横暮色苍。

春色满吾庐,庭前早不除。腹饥聊煮字,手倦且抛书。

鸟语疏林外,棋敲半局除。群山犹梦梦,蕃榻掩窗虚。

两崖临绝涧,微径垂一缕。中间横巨石,足可容百堵。

凿空非人力,枝撑自太古。奔泉喷雪下,轰若雷霆怒。

长天惨白日,六月失炎暑。平生轻波涛,三峡未足数。

中流挥羽扇,啸咏狎飞?。迨兹翻凛然,顿觉毛发竖。

勇怯亦何常,择地自可贾。因思昆阳捷,千载称光武。

却笑李将军,徒夸射猛虎。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