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山高卧图

东山携妓嬉游日,敢意胸存万甲兵。今日总戎真竖子,徒耽歌舞误苍生。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猜你喜欢

书莫读,诗莫吟。读书两眼枯见骨,吟诗个字呕出心。

人言读书乐,人言吟诗好。口吻长作秋虫声,只令君瘦令君老。

君瘦君老且勿论,傍人听之亦烦恼。何如闭目坐斋房,下帘扫地自焚香。

听风听雨都有味,健来即行倦来睡。

只怪重衾不禦寒,起看急雪玉花乾。迟明欲谒虚皇殿,厩马蒙毡立夜阑。

隔水樵渔亦几家,缘冈石路入溪斜。松林晚映千峰雨,枫叶秋连万树霞。

渐觉形骸逃物外,未妨游乐在天涯。频来不用劳僧榻,已僣汀鸥一席沙。

天吴凭怒鼓涛澜,不作闲居卷轴看。
夜半负山谁料得,重来坐失两高寒。

五年在梦中,未得山入眼。今朝忽惊觉,对此高?嵼。

数峰石戴土,翠色耀近远。长松约万株,重叠倚云阪。

希文留祠宇,门外春水满。石桥缘曲折,小阁昔止辇。

老树俨侍臣,离立根抱藓。盂泉声掩抑,踟蹰红将陨。

徘徊各无语,望古空一泫。九原谁与归,高义仰天篆。

髀肉英雄感,盐车壮士悲。老来矍铄强支持。恰似知章沉醉眼花时。

上苑探春疾,军门草檄驰。而今蹀躞复何为。只合灞桥驴背去寻诗。

子进河上云,我望城中月。不共眼前酒,况乃天外别。

白沙乱海曙,黄云下燕雪。后期转超忽,吾将泛溟渤。

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
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天怜素质太柔轻,不奈西风雪片凝。
故与红颜如美玉,尚余清影似寒冰。
黄香仅可追多叶,重萼堪怜只两层。
欲问园官分此贴,宜楼深远叹难应。

桥名萍实表南邦,谣语流传岁月长。书社不封千载恨,空将伯业望君王。

六载寒斋莫接颜,云林真是隔尘寰。蓬莱今信原无路,弱水谁云更有山。

太极庭前春荏苒,华封顶上月安閒。仙翁采药天台去,何日乘风跨鹤还。

石几移当薜幌,丝囊凭对花栏。门外何方骑吹,红尘北走长安。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惟永初,德丕显。齐七政,敷五典。彝伦序,洪化阐。王泽流,太平始。

树声教,明皇纪。和灵只,恭明祀。衍景祚,膺嘉祉。

无数舟航共晚晴,大星先见月初生。背人白鸟双飞去,隔水幽花一树明。

为爱端居上郡章,里闾何幸得徜徉。买田郭外春耕早,筑室湖滨野趣长。

且把旧书遮病眼,了无尘事扰中肠。故人访我留佳句,应笑年来两鬓苍。

天生韬略罕能侔,知是名人起剪俦。万里沙涛经久测,半生戎马未曾休。

译材通达孚时望,儒将雍容重上游。一片雄心忘老至,虎头燕颔定封侯。

客行无远近,门外即天涯。落木秋将老,寒镫夜自花。

霜清虫负户,风急雁啼沙。欹枕山楼静,沈沈独忆家。

扇上犀牛从古画,索来既破要元牛。纵教戴子重描出,不是当时那一头。

四海疮痍剧蝟毛,爱君三谏未能逃。
所期力济生民福,不为名存信史褒。
想见斯人心独喜,愿为君党义尤高。
忠言已入身甘窜,始见吾徒气思豪。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