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其二

曾过君家饮小亭,醉看红雨湿春馨。别来生意应如昨,长对东风阅圣经。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猜你喜欢
春风徘徊来何时,花光还破小桃枝。
不因出城见花树,春到人间殊不知。
昔年逢花便买酒,看花走马犹嫌迟。
花傍不醉不肯去,醉到春归花已飞。
谁怜官绂少风味,入春未拈金酒卮。
岂惟花少醉亦少,当时故人今更稀。

胡风刮地起黄沙,三月长安不见花。却忆故乡风景好,樱桃初熟正还家。

易识君家,不须向、长街夹毂。闲相过、主人不在,满园空绿。

蝴蝶轻狂金井畔,樱桃开落银屏曲。陇山鹦、不省客来游,春眠熟。

沦落恨,飞红浴。繁华梦,邮亭宿。记筵开太守,一群香玉。

今日鍊师新入道,当时才子曾贻墨。雨濛濛、燕子上空梁,将泥蹴。

初日丽垂杨,朱楼临大路。纤纤彼女手,当户裁纨素。

雍雍雁南游,遗音落沧州。美人耻歌舞,箧笥叠衣裘。

衣裘有时著,孟冬清霜落。皎皎蕣华姿,岁寒逾绰约。

道胜忘纷华,心游贵恬汉。

严州城南秋雨繁,严州城外波涛喧。两岸人家住枫橘,千门秋色分兰荪。

楚臣正爱薜荔佩,秦人莫爱桃花源。相逢今夜开斗酌,千山苍翠流空樽。

醉来高卧明月里,犹有白云来候门。

风雨揽元宵,收灯方了。深院红莲尚围绕。德星同聚,更有祥光临照。始知真洞府,春长好。
应是化工,偏怜衰老。剩把青藜作荣耀。正须沈醉,拚却玉山频倒。寄声更漏子,休催晓。

已恨东风不展眉,落花惆怅满尘衣。

与君试向江边觅,嬴得悽凉索漠归。

繄圣道之高妙兮,一贯万以无遗。自参赐之既远兮,何唯诺之声希。

纷世儒之左见兮,犹夜行之未曙。伟程朱之正学兮,揭太阳于寰宇。

闻夫君之蚤岁兮,尝执经于康斋。溯遗绪之渺渺兮,日窥伺乎圣涯。

谓力行之有功兮,恶虚谈之无益。饬内外以交修兮,庶守尺而得尺。

肆辩博以誇诞兮,匪予拙之不能。无实地以为据兮,竟何恃而有成。

顾天理之粹精兮,寓人事之粗浅。惟粗浅之既得兮,乃粹精之可见。

究君学之所至兮,虽浅深予有未知。考君学之所向兮,得正路亦又何疑。

计积累之不已兮,当日跻乎远大。恨岁月之不延兮,欲深造而未艾。

绿树兮沉沉,寒江兮水深。美人兮不来,泣下兮沾襟。

远赙兮君屋,生刍兮一束。冥漠兮有知,鉴我兮衷曲。

如丝苣甲饤春盘,韭叶金黄雪未干。
旅饭二年无此味,故园千里几时还。
异方时节三巵酒,残岁风烟一惨颜。
曾奉龙旗典邦礼,岁穷祠祀少休闲。

烛龙衔火飞天地,平陆无风海波沸。彤云叠叠耸奇峰,
焰焰流光热凝翠。烟岛抟鹏亸双翅,羲和赫怒强总辔。
饮流夸父毙长途,如见当中印王字。明明夜西朝又东,
古来有道仍再中。扶桑老叶蔽不得,辉华直欲凌苍空。
行人挥汗翻成雨,口燥喉干嗌尘土。西郊云色昼冥冥,
如何不救生灵苦。何山怪木藏蛟龙,缩鳞卷鬣为乖慵。
不发滂泽注天下,欲使风雷何所从。旱苗原上枯成焰,
岳灵徒祝无神验。豪家帘外唤清风,水纹明角铺长簟。
玉扇画堂凝夜秋,歌艳绕梁催莫愁。阳乌落尽酒不醒,
扶上西园当月楼。废田暍死非吾属,库有黄金仓有粟。

醉红微折。怕白露阶前,晓寒疏滴。如醉如慵,别是一般标格。

嫦娥十分光彩,照娟娟、淡妆颜色。此际那教络纬,报燕归消息。

想画堂、人起珠帘隔。向镜台、鬓边轻摘。看尽娇娆态,堪怜堪惜。

早来胭脂雨洗,更那胜、伊愁寂。莫似杜陵老去,悔当年、不曾题得。

附热衔泥不足言,尔来杖锡亦纷然。
不趋鑪炭趋寒谷,青白於中觉汝贤。

春风记执纤纤手。窗前共酌盈盈酒。旧事怕思量,愁情和梦长。

海棠花上月。偏照人离别。含思独徘徊。鞋痕遍绿苔。

曾上蓬莱最上头,箫韶云际见龙舟。暂留乡国云华宴,不愧江湖作浪游。

彩鹢竞时歌吹乱,锦标夺罢水云浮。翠钿戏袖饶行乐,谁问灵均万古愁。

岸石湿黏萍,一渠流水清。
每来疑雨过,少立见鱼行。
树隔炎歊远,桥分午影平。
主人契幽事,客到出相迎。

一脉灵源来已长,色浓如醴味甘香。石龙洞处无尘染,留与仙家作玉浆。

几日摇乡思,孤灯梦海涯。
久离惊得信,垂老哭无家。
暗恨烦支骨,余心冷到花。
黄昏邻寺树,未敢听慈鸦。

晓过翻经台下寺,与君同谒祖师堂。庭前紫桂叶频脱,石上红梅花正香。

出洞阴云分远影,挂松寒日漏清光。谢公劝饭须无让,不许非时荐茗汤。

尔图我真,又求我赞。
我真我赞,两重公案。
家丑不外扬,已德不自谈。
寄之以数,六九五十三。

万物无贵贱,见用则皆珍。一物适一用,致用则在人。

望梅可蠲渴,呼楙能缓筋。格物俱其理,取效疑于神。

物理有相感,何况人心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