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倏七年,相见只三月。不知三月后,又作几时别。
别离苦多会苦少,风雨萧萧竹窗晓。自笑閒官日日忙,夜短情长谈未了。
我生迂僻寡朋俦,坡云海内一子由。只今子由又欲去,何以慰我平生愁。
子今去矣我何有,为买湖滨田十亩。下栽禾黍上木奴,菱芡荷花绕前后。
读书稍暇来朝班,我却归卧湖山间。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西北日晼晼,宫观凝寒烟。行子暮何之,驾言北之燕。
前骖结良驷,后徒控华旃。中舆歌响发,楚声一何繁。
一阕远别离,再阕行路难。蓟门无清尘,易水有急湍。
旷士怀明义,天步故多艰。贱子甘自营,沦晦亦所欢。
乖期在昧旦,且复叙凉暄。容辉无时及,表之英琅玕。
云递月微明,月澄露初泫。川容淡水物,荷气沿阶藓。
更深喧渐息,虑涤情自遣。宿鸟寒不飞,流星下遥巘。
谁谓山中险,长廊亦晏然。花开春雨足,月落山人眠。
东风蹴起软红尘,多少看花得意人。试问青青杨柳树,者番旖旎为谁春。
九峰势回合,灵境依此选。竹藏溪路深,松覆山殿满。
仙坛富芝菌,师塔饱菭藓。鼎气丹雘混,香烟龙虎篆。
曲沼觞流羽,蔬厨水通笕。风清鸟声悦,日霁天容善。
双趺迹犹存,二青蜕未远。卢师几时去,枯柘经年断。
访古足流连,探奇愈纷衍。黄金布初地,大树斜阳晚。
出没苍烟根,端倪太古脉。枢维洞穴牖,虚无削高壁。
繁采垂五光,远影带一碧。芝菌蔚霞气,土石为天色。
玄雾共昏晓,幽苔无今昔。鸣壑响易秋,绝巘气先夕。
险通崩剥痕,冥会神鬼迹。宁知下界雨,但睹上方黑。
盘涡绕一线,澒洞塞四极。寥虚冥我心,玄化培我翼。
二气岌相缠,万象陡然立。倒觉鸿濛合,俛愁象纬侧。
骖驾九神君,龙虎来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