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碧吟(1874~1939),闺名叶诗,号赤崁女史,台湾县东安坊人(今台南市)。为举人蔡国琳独生女。蔡国琳曾任文石、蓬壶两书院教谕,并受命纂修《台南府志》,尝于延平王祠设帐课徒为业。蔡碧吟幼承庭训,工诗文,尤擅柳体楷书。二十岁,许聘于父亲高足赖文安孝廉。明治四十二年(1909),蔡国琳逝世。明治四十四年(1911),蔡氏招台南举人罗秀惠入赘。蔡碧吟生平作品未结集出版,兹据《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诗报》、《台海诗珠》等报刊合集辑录编校。
水满春塘,柳绵又蘸黄金缕。燕儿来去。阵阵梨花雨。
情似黄丝,历乱难成绪。凝眸处。白蘋青草,不见西洲路。
淮水秦时水。接青溪、烟波九曲,影含苍翠。一代红颜曲中尽,犹记金陵四美。
有阿马、班如堂里。兰草枝枝薰赋客,凤凰毛,一半分沙喜。
无数女,砑笺纸。
歌楼舞榭今馀几。只桃根、当年渡处,尚馀香腻。三摺画桥依然在,踏断长忧朔骑。
又惹得、鸳鸯惊起。明月小姑来复往,鼓箜篌、楚调应相倚。
魂缥缈,欲招尔。
汉家西北云中郡,大漠苍苍鸟飞尽。代马风沙远斥边,秦人榆柳因成镇。
纥干迥隔雁门高,句注斜连稒阳近。何年三筑受降城,单于射牧今谁问。
烽火曾照甘泉宫,幽并亦在胡尘中。君王抚髀思颇牧,玺书夜册将军功。
山东才人近开府,帷幄运筹似其祖。绝驱区脱静芦笳,尽日辕门寝鼙鼓。
黄郎任侠二十馀,手持一尺司马书。西投开府献奇策,分庭愿作诸侯客。
燕郊去骑嘶春草,狐白之裘紫貂帽。边风二月吹马倒,一川碎石飞如扫。
杨六寨前人迹稀,阴山何处飞狐道。匕首腰间照雪光,檄成楯鼻不可当。
班生早勒燕然石,归来典秘兰台郎。
观水须观澜,监水必监止。清漪不受触,风定略无滓。
时以喻方寸,太虚融众理。客来如问津,须君亲指似。
卉木亭台景实稠,不留隙地豁吟眸。举头见有空闲处,又构飞云十二楼。
微雨枫林青,高堂见图画。幽人读书处,宛在东皋下。
东皋窈窕绿涧阴,藤萝缚门门转深。是中松桧各千尺,飞鸟不度寒萧森。
山原之居可终日,莘野斯人皆俦匹。清宵瓮牖出灯火,白石匡床散方帙。
寻仙学道思不穷,水边林下皆清风。画师天趣亦偶尔,形迹安可求其同。
白下城东门,清溪颇回抱。君家庭前景,岂逊图中好。
年年二月梅始芳,亦有杨柳当高墙。重檐修竹啼鸟静,落花如雪青苔香。
东邻踏歌鸣急管,南舍列筵愁夜短。空将白发笑寒迂,岂识高情在疏散。
先生布袍乌角巾,泠然自是神仙人。二郎早已擅场屋,孙子亦能歌雅豳。
硗硗头角秀而雅,总是高门忠孝者。他年朱紫出清朝,翁但筑堂看绿野。
我曹失学百可怜,闻公高谊心凛然。秋风江浦破茅屋,悔不归垦山中田。
秖今东游兴未已,亦欲携书寻故里。便从竹底拾流萤,来听先生诵秋水。
都亭落日尽离觞,潞渚晴波放画航。花拥旌旄催宦况,雨敲灯火忆邻光。
须知大隐元兼吏,肯道诸侯不似郎。此去南州歌善政,循良未必只龚黄。
风流诗句动京华,君性由来善狎邪。只恐坠鞭花价贱,状头文字不堪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