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发苕溪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游子的归乡之愁好似流水绵绵不尽,河水迅疾让归州行驶更加容易。
忽然惊讶的听到船窗外传来吴地的语调,故乡的月亮已经照在船头。
注释
客心:游子之思。
忽讶:忽然惊讶。

赏析

  首句“客心”,指离乡在外的心情,通常说来,免不了一个“愁”字。然而作者并不直接将“客心”等同于“愁”,而是在“客心”与“愁”之间,阑入“水”的意象,连用两“如”字绾结三者,使“客心”与“愁”产生距离,仿佛两事原本了不相干,只是因为都与水有相类之处,所以经由水偶然牵合在一起似的。起手故为曲折,用笔摇曳而蕴藉。

  但阑入“水”的意象,主要意图还不在此,而在于带出次句。看到次句,读者方才恍悟,“水”字实有所指,不是虚设的譬喻。它指运送作者舟行还乡的河流。河水流速迅疾,使归舟走得很快。急流是因,在前,归舟容易是果,在后,且“容易”按正常语序,又该放在“归舟”之后,修饰后者。可是这里却句法倒装,把“容易”置于最前面,突出了作者最强烈的感受。

  而这句反过来,对上句也起到了定向的作用。以水喻愁,古人诗中其例甚多,喻义不止一端:或以水喻愁绪的深,如唐彦谦《留别》:“龙潭千尺水,不似别情深”;或以水喻愁绪的长,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或以水喻愁绪的百转千回,如温庭筠《锦城曲》:“巴水漾情情不尽,文君织得春机红”,等等。叶燮的喻义又是什么?通过次句可以确认,他是用水流之急比拟愁绪之浩荡,并且这愁绪同水一样,均是指向他的家乡

  后两句顺着“容易”而来。何以见得舟行容易?即从不知不觉间已近故乡见出。叶燮乃江苏吴江人,乍闻吴语,自然倍感亲切。第三句的“忽讶”,点出舟行速度快得出乎意料。这一句原作“忽讶推篷吴语是”,今本为叶氏门生沈德潜所改。细细吟味,改句确是胜过原句。原句推篷而闻吴语,是作者主动行为在先;改句语声送入窗内,作者完全是被动的,意外的味道更其浓厚。复以声律而论,原句是“平仄平平平仄仄”,正对下句的“仄平仄仄仄平平”;改句变作“平仄平平仄平仄”,第五、六字平仄易位,自拗自救,令人一上口便稍觉惊异,同要表达的意外之感恰相匹配,声、情相得益彰。这句改动,艺术上是绝对站得住的(“船”字重出,强调所写均系船中所感,不是疏忽)。叶燮的推篷闻声当为写实,沈德潜的隔窗闻声则为诗人的加工,这就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分野所在了。写诗有时候是不可拘泥实情的。贾岛《题李凝幽居》“僧敲月下门”句,“推”、“敲”两字怎生取舍,迟迟未能定夺。倘使一切照实交代,何来犹疑?犹疑是因为这里的一切考量,目的都在构造意境而不在还原事实。这件事本身大概也属子虚乌有,但久成美谈,则是因为它确乎道出了一些诗艺的真谛。当然,虚构得有个分寸,它是为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服务的,应该锦上添花,不宜喧宾夺主。若像张枢那样,赋[惜花春]词,“琐窗深”句末字为求声韵优美,改“深”为“幽”,继又改“幽”为“明”(事见张炎《词源》卷下《音谱》),不悟“明”字与他要表达的深幽之境,意义背道而驰,就不免虚构得失去分寸感,未足效法了。

  回到叶燮这首诗上来。末句由听觉拓展至视觉。此时故山尚未在望,然而作者藉由明月,先点出故乡近了。月光原是遐迩普照的,照着故山的月光也照着我的船头,这是正常现象,殊不足以证明我离故乡之近。然而这句诗明明传达出一个讯息:故乡已经不远。这不是一个理性的证明,而是一个艺术的证明。叶燮论诗,尝指出诗与寻常文字不同,可用以表现“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若以俗儒之眼观之,以言乎理,理于何通?以言乎事,事于何有?所谓言语道断,思维路绝。然其中之理,至虚而实,至渺而近,灼然心目之间,殆如鸢飞鱼跃之昭著也”(《原诗》内篇下)。这句诗无理而有理,正践行了他自己的观点。

  统观全诗,逆推其构思过程,实际上后半所写才是触发灵感的契机。作者由闻乡音,而觉出舟行之速,于是有了第二句。为什么舟行如此之速呢?水流之急是个“真”的解释,由此推进到一个“美”的解释,那就是客心似水,沛然莫之能御,加快了作者的返程速度,于是有了第一句。诗尽管自客心之愁起笔,但在构思之初,此愁已然因故乡在即而消散,所以作者写愁方能写得如此轻盈,也方有余裕在诗艺上从容打磨。

(1627—1702)江苏吴江人,浙江嘉兴籍,字星期,号巳畦。叶绍袁子。康熙九年进士。任江苏宝应知县。十四年,以三藩乱时役重民饥,与巡抚慕天颜不合,被劾罢官。居吴县横山,常出游览四方名胜。精研诗学理论,所作以险怪为工。有《原诗》、《巳畦诗文集》。又摘汪琬文章缺点,著《汪文摘谬》。
  猜你喜欢

四角阑干自了然,风吹星宿绕檐前。谁家夜冷支机石,但向河桥鹊翼边。

年少作初官,还如行路难。兵荒经邑里,风俗久凋残。
照砚花光淡,漂书柳絮干。聊应充侍膳,薄俸继朝餐。
秋泾极望水平堤,历历杉青古闸西。
夜半呕哑柔橹拨,亭前灯火落帆齐。

江曲柴门日自关,夕阳舟楫断萍间。寒流远近长如玉,流过渔矶便不閒。

早识公孙廿载前,今披遗像一潸然。微知忧瘁侵高致,犹有林泉度厄年。

钩党玉瑛偏并世,生祠委鬼欲弥天。祲氛不陨秋霜烈,皓皓风期若可传。

今日家书到,从头说故丘。
园林增茂密,池馆愈清幽。
嫩竹已千个,新莲仅万头。
欲归归未得,长是梦中游。
流年赋分长多感,尽日长思立短亭。
犹谢海棠花始发,似留春色向凋零。

身起真寒士,名成老腐儒。暂时金马署,终世石鱼湖。

旧种花犹有,新畬粟已无。傍人忧饿死,吾自典衣酤。

玉环腾远创,金埒荷殊荣。弗玩珠玑饰,仍留仁智情。

凿山便作室,凭树即为楹。公输与班尔,从此遂韬声。

烛痕点点坠红银,香影明窗缀曲藤。春帖自题还坐久,梅花瓶水旋生冰。

寻常日上看梳头,憨倚新妆不解愁。自弃碧窗丝网合,凄凄烟雨怕登楼。

盈盈微步涉江间,一梦迷娇绝玉颜。何似文姬嫁胡去,恨传笳拍却生还。

青黄梅气暖凉天,红白花开正种田。
燕子巢边泥带水,鹁鸪声里雨如烟。

飂飂风已劲,涌涌江逾激。辍棹发广陆,苦逸迥尔隔。

旌旆避黄潦,仆马骇危石。维时卉木零,秋气方厉急。

感物切嘅叹,况乃抚形役。微尚敦先民,浮名误夙画。

谷口慕郑引,三径羡陶适。终尔黄鹄心,逝矣矫高翮。

我欲挂冠去,君当衣锦还。

天上归来不钓名,溪翁诗酒共陶情。閒时拈起东坡笔,洒向人间作雨声。

平生每读《秦本纪》,颇怪始皇脱三死。一不死荆卿匕,把袖袖绝王得起。

再不死渐离筑,实筑以铅仇不复。最后险绝博浪椎,副车一击声如雷。

祖龙岂亦有天幸,三十六年获终令。奈何甫葬骊山隈,戍卒夜叫函关开。

诗书余烬未销歇,反风遂使阿房灰。乃知扶苏未北辒辌返,嬴祚不应若是短。

嗣王足盖前人愆,虽百赵高几上脔。杀秦一君乃有君,子房几作秦功臣。

岂如假手少子亥,毋俾育种屠羱羵。亡秦者胡又必楚,始皇身存籍如许。

苍璧直献镐池君,诽谤之刑空偶语。水银江海黄金凫,朽骨安知殉鲍鱼。

西来重瞳怒一掘,遂令万代陵寝生艰虞。歌莫哀,君勿恐,功德在人终不动。

樵采毋侵柳下垄,陈涉何人但夥颐,异代犹为置守冢。

莺声蕴藉百劳忙,取次春愁到草堂。闲按贝多翻字古,偶烧波律发炉香。

柴车蜡屐荒三径,诗卷棋枰乱一床。还忆茂陵吟赋客,渴来容易耗年光。

冬春如过隙,秋老尚羁栖。久暂吾何择,荣枯理亦齐。

裹粮师白石,行药想丹梯。日话黄冠侣,三茅近弗迷。

高原钟后见晨曦,水外残鸡尚喔咿。槐影半村烟绽处,禾香一片露晞时。

才穿云过扪衣润,欲觅诗行任马迟。入栈渐深山渐好,却忘踪迹在天涯。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