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锻铁当用椎,析薪当用斧。拔蓼而植荼,去辛还得苦。
峨峨九阳门,卫以豹与虎。微微蝼蚁忱,郁郁不得吐。
愁来江上柳条青,渔父狂歌忌独醒。高卧梦回青琐闼,相思人在白楼亭。
缥缈双旌向北飞,遥看喜色动庭闱。关中剑佩趋丹扆,天上风云护紫微。
策马帝乡成昼锦,听莺客路换春衣。太原父老应相望,杨柳河桥立夕晖。
第一人簪第一花,风吹花叶雾鬟斜。看来姿韵超天下,当得临川丽句夸。
忆自别君颜,已易一番寒暑。多少别离情况,诉西风寄语。
秋来容易损柔肠,不独黄昏雨。偏是一檠灯影,照相思最苦。
若个风姿可肖卿,曾于纸上唤真真。天生媚妩宜留影,宫样梳装更出尘。
难使有情空色相,偏从无语著精神。愿为周昉纤纤笔,粉泽脂香得一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