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江山图歌

吴伟老死不可见,人间画史空嗟羡。吾观此卷江山图,飘然意象临虚无。

想彼濡毫拂绢素,酒酣落笔神骨露。万里青天动海岳,空堂白日流云雾。

洲倾岸侧波岭衔,岛屿倒影翻源潭。江边万舸一时发,中流飒飒开风帆。

崩涛涌浪势难久,渔子舟人各回首。去雁遥知七泽中,落花误认桃源口。

烟峰苍茫貌二叟,面发衣冠颇粗丑。石林沙草恣点染,舒卷沧洲在吾手。

忆昨弘治间,伟艺实绝伦。供奉曾逢万乘主。召邀数过诸侯门。

京师豪贵竞迎致,失意往往遭呵嗔。由来能事负性气,轗轲贫贱终其身。

呜呼吴生岂复作,身后丹青转零落。残山剩水片纸贵。

百金购之不一得。此卷流传天地间,我即见汝真颜色。

何景明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猜你喜欢
桥上车马发,桥南烟树开。青山斜不断,迢递故乡来。
看方壶拥翠,太极垂光,积雪初晴。阊阖开黄道,正绿章封事,飞上层青。古台半压琪树,引袖拂寒星。见玉冷闲坡,金明邃宇,人往深清。
幽寻。自来去,对华表千年,天籁无声。别有长生路,看花开花落,何处无春。露台深锁丹气,隔水唤青禽。尚记得归时,鹤衣散影都是云。

入门无行路,十顷涨方塘。藉叶受微雨,瑟瑟泻沧浪。

石梁一何伟,延袤百肘长。临流两华屋,东西蔚相望。

云堂始断手,润蒸松桂香。弛檐谐云卧,何殊赞公房。

夜步庭除月,心与空水凉。世人侈居第,规永庇蒸尝。

墓木未及拱,破鬻何披猖。何如施给园,千载绵宝坊。

君看寺前村,至今俞氏昌。

冉冉孤生竹,托根中谷卑。
结发事君子,江蓠近华池。
江蓠荣有时,迨此春冰期。
玉盘有嘉餐,思君以忘饥。
枣下何纂纂,朱实亦离离。
秋风一披拂,菀其为枯枝。
愿垂太阳惠,照妾葵藿微。

柔浪如酥,遥峰欲笑,樯乌阵阵迎人话。说道今日花朝,此去包山,歌台砌满苔钱罅。

玉箫金管劝东风,嫣红艳紫须迟卸。频讶。往事酒边灯下。

铜扉记隔秋千榭。每到丁字帘前,群芳生日,昵语何曾罢。

如今好个奈何天,一船花月春江夜。

西樵七十有二峰,东樵四百三十二。峰峰吾皆居一年,不觉年今五十四。

明年又复居西樵,一年一峰吹玉箫。但教七十二峰遍,便与仙人上紫霄。

渭水寒流霜叶疏,桐江荒树野台虚。何人更把秋风钓,兴在沧浪不在鱼。

雪眠风扫,飘泊知多少。盼断天涯春色杳,一夜青山都老。

金猊桂橐重燃,烟笼修竹千竿。只有梅花添恨,几枝早落阶前。

番豆生来胜地瓜,油■磈磈出油车。粪田内地人争重,压载强于载海沙。

玉泉似与甘泉通,风味两泉何以同。及泉煮玉为甘旨,始见乾坤造化工。

闪闪归鸦过别林,斜阳流水意沈沈。数声樵笛人何处,一路寒山晚翠深。

黄尘污人廊庙具,萧散风流谁比数。清言善画浪相传,遗恨千年机上女。

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
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清樽才了黄花债,又被梅花恼杀人。碎点南枝无数雪,探支东帝几分春。

精神全向疏中足,标格端于瘦处真。彻夜苦吟无好语,梦随双月步溪漘。

吾姨闾巷厌嚣尘,山脚安园托此身。已卜比邻新旧鬼,可堪再拜往来人。

才看儿女完婚嫁,便与江山作主宾。莫笑灶头成老妪,题诗定与乐天亲。

不是饥驱迫,中途亦可归。传来三楚信,才解万山围。

野旷栖乌急,峰高过雁稀。北风吾畏汝,吹作雪花飞。

才擅风骚体,名传翰墨场。经年空想象,远道各苍茫。

暮雨江潮急,春阴驿路长。白沙官舍里,计日喜升堂。

君子居高位,小人在草野。借问古来人,谁为百岁者。

为乐当及时,芳春足游冶。一生真大梦,万事尽虚假。

忧来对明镜,清泪数行洒。独有七弦琴,情性可陶写。

宽鞋著瘦脚,短袖入长臂。
竿木既随身,逢场还作戏。
前三三后三三,一时堆在担头担。
到得家中重点检,目前包裹露毵毵。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惇笃,奉以忠信,奕世戴德,不忝前人。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

  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能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