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平泉玻璃万顷,旧开丞相花墅。角巾曾咏澄江练,渌净执经堂户。
春申浦、记芳草,裙腰晒遍斜阳罟。昔游佳处,但一著低回,水边林际,历历尽堪数。
曲江宴,忽漫绾人簪组,朱轮来往公府。冰衔小署诗人字,臣本张溪渔父。
教画取、画叶叶,蜻蛉欸乃摇轻橹。待持竿缕,把卅载忘机,临渊心事,细向惠施语。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滁而特立;下则幽谷,窈滁而深藏;中有清泉,滃滁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滁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战城南,城南壁。黑云压,我城北。伏兵捣我东,游骑抄我西,使我不得休息。
黄埃合匝日,为青天模糊。钲鼓发,乱欢呼。敌骑敛,飙迅驱。
树若荠,草为枯。啼者何,父收子,妻问夫。戈甲委积,血淹头颅。
家家招魂入,队队自哀謼。告主将,主将若不知。生为边陲士,野葬复何悲。
釜中食,午未炊。惜其仓皇遂长诀,焉得一饱为。野风骚屑魂依之。
曷不睹主将,高牙大纛坐城中。生当封彻侯,死当庙食无穷。
岭头顶立青松,往往人呼九龙。但作华阳好友,不忘秦世崇封。
馀日霜霰零,猎叶声颾飕。才从真州返,复向宛陵游。
君唱幽兰曲,送我赴轻邮。篷窗窥天缥,江水真安流。
雪霁艳朱炎,相思登北楼。
皇祐辛卯夏,六月朔伏暑。始伏之七日,大热极炎苦。
赫日烧扶桑,焰焰指亭午。阳乌自焦铄,垂翅不西举。
炙翻四海波,天地入烹煮。蛟龙窜潭穴,汗喘不敢雨。
雷神抱桴逃,不顾车裂鼓。岂无堂室深,气郁如炊釜。
岂无台榭高,风毒如遭蛊。直疑万类繁,尽欲变脩脯。
尝闻昆阆间,别有神仙宇。雷散涤烦襟,玉浆清浊腑。
吾欲飞而往,于义不独处。安得世上人,同日生毛羽。
末世多轻薄,骄代好浮华。
志意既放逸,赀财亦丰奢。
被服极纤丽,肴膳尽柔嘉。
僮仆馀梁肉,婢妾蹈绫罗。
文轩树羽盖,乘马鸣玉珂。
横簪刻玳瑁,长鞭错象牙。
足下金鑮履,手中双莫邪。
宾从焕络绎,侍御何芬葩。
朝与金张期,暮宿许史家。
甲笫面长街,朱门赫嵯峨。
苍梧竹叶青,宜城九酝醝。
浮醪随觞转,素蚁自跳波。
美女兴齐赵,妍唱出西巴。
一顾倾城国,千金不足多。
北里献奇舞,大陵奏名歌。
新声逾激楚,妙妓绝阳阿。
玄鹤降浮云,鱏鱼跃中河。
墨翟且停车,展季犹咨嗟。
淳于前行酒,雍门坐相和。
孟公结重关,宾客不得蹉。
三雅来何迟?耳热眼中花。
盘案互交错,坐席咸喧哗。
簪珥或堕落,冠冕皆倾斜。
酣饮终日夜,明灯继朝霞。
绝缨尚不尤,安能复顾他?
留连弥信宿,此欢难可过。
人生若浮寄,年时忽蹉跎。
促促朝露期,荣乐遽几何?
念此肠中悲,涕下自滂沱。
但畏执法吏,礼防且切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