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早闻长策动枫宸,十载郎官谪命新。家远漫为秦岭客,恩深不作播州人。
一身且向閒时病,万事还从定后真。萧索郡斋山树里,坐看黄叶渐回春。
诞甫生申事岂诬,玄熊今已奠神都。八年再见胼胝未,一食重为吐哺无。
雅乐宣房云窈见,衮衣济水锦模糊。何知拙宦星星鬓,却向麒麟入画图。
瓦砾何所知,说法犹咄咄。况此空洞中,孰能无启发。
二月青虫初化蝶,三月红蚕欲断叶。桑榆门巷绿阴成,四月家家缫白雪。
屋边豆苗垂宛宛,雁齿丛长雀梅短。道中历乱虾蟆衣,昨夜风来牛迹满。
竹鸡啼罢楚鸠语,十日田家九日雨。平旦开门看天色,声声老扈催收麦。
日出腰镰向陇头,桑间惊起黄离留。
不分苍梧西北倾,只将一柱与支撑。而今六幕安然处,不使斯人乐太平。
留都钟杰士,蜀地表纯忠。剑水声如咽,闾山望益崇。
荆荣双树紫,杏掇一枝红。才合登薇省,名偏阻蕊宫。
选人来北阙,作令赴西充。地辟民犹古,官清狱自空。
珍曾辞蒟酱,酒不醉郫筒。圣庙榱题焕,书生既禀丰。
人方依众母,檄忽奉元戎。叱驭驰驱急,从军意气雄。
唱筹能给饷,磨盾待书功。逆竖俄中变,降蛮竟内讧。
起刀犹奕奕,致命岂匆匆。舌与常山似,拳还卞令同。
裹尸虚马革,埋骨委蚕丛。荫子天恩渥,升阶恤典隆。
碑留绵竹郡,祠傍浣花翁。国史标名氏,良朋感始终。
遗诗传丽藻,实录纪英风。毅魄千秋在,无须怅数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