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公瑾起江东,翩翩美年少。瞒兵百万来,风流剧谈笑。
一箭火鸦发,糜烂连天徼。黑焰走江陵,飞光落刀鞘。
奔涛沸鼙鼓,鲛舞鲸鱼跳。赋诗横槊人,惊魂腥孤峤。
潮转紫旗回,江青发红照。
宜男嘉祝未云赊,吉兆今符第几瓜。西海又传桃实大,东楼初记斗杓斜。
桓郎未必无佳客,王氏从来有外家。闻说贺筵多异品,尚方新赐小团茶。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敢向梅争韵,喜无杏夺姿。迟莺翻落片,使鹊闹华枝。
春色因谁主,风光良或私。武陵何处问,玄观且相随。
十亩山田都渐次,数间野屋有涂茨。施为正处劳神少,租税先时见吏迟。
容足江山如有待,候门童稚总能知。不栽溪口桃花树,勾引来人恐莫支。
闻道长安异昔时,秋风落日草离离。九成宫阙无寻处,空有人来拂断碑。
桂子纷纷入我怀,海棠芳桂雪生葩。日移深涧松阴上,风引前朝树势斜。
芳草无名多是药,云藤着紫不须花。牡丹未入曹刘室,元白欧苏不用誇。
潮声见说上泷回,泷水无风绿似苔。閒向桐江弄明月,钓竿高挂子陵台。
雁字频飞不寄人,寒霜微雨度残春。去时曾指红梅约,莫道花前无鬼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