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乏百亩田,亦须五亩宅。居食少给躬,何复世上迹。
一身自宾主,一日足抵百。知我不暂舍,举眼天日白。
默然便归化,亦复何足惜。
契阔几何时,六闰过如矢。九岁十岁儿,婚娶见孙矣。
皂隶忽鼎贵,王侯或横死。前辈亡典刑,后生荡廉耻。
晤言何用多,感叹不能已。
百芳不奈秋风急,唯有芙蓉特拒霜。本以南州积炎德,一为名误客殊方。
老去顿惊诗笔退,愁生唯怕酒肠枯。尊前学得新翻曲,早晚挥杯幸见呼。
爱山如猿猱,清啸卧云石。山云入梦来,相见如旧识。
故人乍见如生面,良久熟视仍惊呼。六年怪我忧患馀,不应丰美如瓠壶。
煖汤濯足敷座坐,呼童爨玉羹土酥。携过双林谒大士,天华吹堕红氍毹。
断穗清霜农圃净,寒鸦落木渔村孤。从游复恨冬日短,张灯待月松堂虚。
渊明不入惠远社,杜子颇是赞公徒。彼皆艰难困生理,好事岂有此乐且。
曹君曹君慎勿疏,他年念我专壑居。夜来奇梦果有徵,乘风万里云龙趋。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郡守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即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可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