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皮黛鬣,滴金膏丹溜。下结千龄赤芝秀。有先生、杖挂长柄葫芦,篮子内,百本木华红绣。
㗳然云水兴,瓢笠随身,炼术餐霞老岩窦。戏斸茯苓归,封寄轩辕,雷文篆、形如鸟兽。
笑多事商颜四先生,同溺过儒冠,一般皓首。
痴龙兀挟云阵舞,海天十日九风雨。脉脉隔江不得语,冒雨寻僧禅趣古。
何期海上听潮人,心花怒发天地春。豪吟杜陵洗兵马,天涯慰我哀时身。
开缄喜若与君遇,顿释愁怀诵佳句。云阴蔽天无斗牛,漫倚楼阑看剑气。
一年再远别,尘世令人嗟。况复江湖永,空惊鬓发华。
青山浮海上,远水即天涯。出处俱萍泛,悬知后会赊。
野人半生但株守,虽在人间少游走。梦里名山草草过,虾跳何曾会出斗。
因寻獦獠到新州,满眼秋光正重九。入城不见卖柴人,直到泽宫逢好友。
先生久病不出门,闻我远来叹希有。登堂七发愧枚生,话到深宵月当牖。
主人就枕客亦然,珍重明朝更携手。饱餐苜蓿高兴生,登临未敢辞衰朽。
天露峰高在眼前,龙山旧路重回首。祖庭秋晚漫淹留,笑别官衙返南亩。
故人家住官峒头,觌面相逢良不偶。剡溪兴尽且归去,他年未卜重来否。
中岁思远游,遐心在参诣。垂老迟出门,致远常恐泥。
翘首匡君庐,高深薄云际。客从山中来,为我说幽邃。
曰有古栖贤,珠林盛丛桂。玉渊澄素波,金井涵芳砌。
三峡泻奔雷,大声警聋蔽。上接紫霄峰,下瞰湖天势。
净成人境幽,松竹环苍翠。师王去不归,天龙森拥卫。
堂构仰象贤,箕裘须善继。我公道眼高,頫仰无一切。
十载主丹霞,心力穷微细。苦节挽颓纲,清操起流弊。
古道不可今,浩然拂衣袂。大笑行出门,孤风振南裔。
华亭归兴赊,江波共摇曳。取道入匡云,故山寻夙契。
旧业未荒芜,埙篪事耕蓺。我本住山人,出家须出世。
生平云水心,欲往还濡滞。去冬觐法筵,名山度残岁。
春风返旧林,百忧集如猬。暂别去还来,法堂己虚位。
绕径菊花黄,抚景商飙厉。怀人秋正深,望远庭阴翳。
大地鲜知音,登堂想真谛。顽哉跃冶金,寻思旧炉韛。
愿得半把茅,老来成活计。上与紫霄邻,近接栖贤寺。
长从郢匠游,运斤时斲鼻。大道无异同,焉知洞与济。
寄声高卧人,容我榻边睡。起来看远空,千峰互阴霁。
山色与溪声,句句无生偈。明年买草鞋,春江鼓兰枻。
寻师入宝山,化城非久憩。
黄山之峰三十六,采药行行遍山谷。有时看云宿天都,千涧万壑云模糊。
北辰咫尺星匝地,当空皎皎秋蟾孤。天鸡初鸣海光赤,下窥群动喧号呼。
白云掀浪接沧海,汹涌万里迎金乌。此时看白云,便欲扶轮登天衢。
沛然三日霖,一洗旱魃群生苏。灵芝与丹草,下以医疲癃,上以宁君躯。
庆云布祥痴瘴息,夭札俱令归寿域。看云不负出岫心,解将医人转医国。
功成依旧归黄山,采药看云老山间。石床夜湿洞云宿,芝草晓茁东风还。
紫阳山人昧精讨,看云不识黄山道。安得乘此秋风早,与子相期拾瑶草。
三都一序争传赋,借重西州皇士安。惭愧山图经品藻,苦心留得后人看。
我州金石多未彰,补志窃愿搜罗详。遍寻城阙兼桥梁,觏辄手拓声琅琅。
朅来论古广业堂,好古人遇甘泉乡。导余周视循宫墙,门内有井六角方。
石闺覆如摧倒缸,质虽粗顽形异常。制度仿佛侔李唐,石颈有穿力可扛。
其上字迹留八行,倩亟拓之墨汁香。义泉大字书端庄,如蔡君谟笔老苍。
馀惜残损惟偏旁,年代莫辨空思量。题名仅识为高阳,当时凿此因荐亡。
报妻胡氏七二娘,此意无愧良人良。历今不知凡几霜,食者甘之犹琼浆。
吴中古井石放光,载顾氏志流芬芳。老夫之称识不忘,是井功德堪颉颃。
姓氏未泐待表扬,幸逢椽笔志海昌。与钟并拓璧合双,一金一石真相当。
鸿词况诵长短章,塔铭显不殊药王。续貂我亦搜枯肠,寒泉酌胜亭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