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推官赴官谯阳

久治乱所伏,国家失其防。
初如决洪流,拱手遍四方。
频年劳訏谟,欲补千百疮。
子为京师客,忠愤何慨慷。
濯冠捧书函,平明献朝堂。
上言固大业,下言振颓纲。
且为有万死,圣明察臣狂。
臣言倘获施,立能致时康。
宸居岂云远,遥指天中央。
鸡鸣列仙仗,九门洞开张。
谓宜只召见,拜起随班行。
上殿笏画地,论奏尽敷详。
如何竟报缺,不得瞻清光。
一官非所愿,欲令赴蛮荒。
徘徊出都门,风雨湿晓装。
行行过吴洲,木叶秋始黄。
逢予解鞍饮,激烈椎酒床。
平生忧时心,辛苦不自忘。
颇闻到官所,此去路尚长。
红日出雾迟,孤城海茫茫。
遗民似猿鹿,山谷多惊藏。
繁英艳踯躅,琐实推槟榔。
瘴疠况时作,投老恐子伤。
何不且少留,共骛豪华乡。
子笑不我顾,翩然决南翔。
明朝指鲸波,高帆若云扬。
去矣各异国,有意徒相望。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猜你喜欢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水曲一追游,游人重怀恋。婵娟昨夜月,还向波中见。
惊禽栖不定,流芳寒未遍。携手更何时,伫看花似霰。
远寄陈传道,穷秋亦罢官。
还驱款段马,吟雪向长安。
今冬寒早风光好。休怪搀先欹絮帽。蟹肥一个可称斤,酒美三杯真合道。
年年闲梦垂垂了。且喜风松吹不倒。平分两月是新春,却共梅花依旧笑。

郤生方得桂,王粲始从戎。一舸辞吴会,单车入汉中。

乱山云木古,侧径野泉通。欲识风烟美,心知故国同。

倾倒投子油瓶,拗折龙孙头角。
大炉鞴裹烹煎,香透千岩万壑。
殷勤奉供昔年高卧白云僧,与无舌人从头咬嚼。
咬得著,鼓舞升平,
唱村田乐。
赤脚走红尘,全身入荒草。
费了几精神,不若居山好。
一坞闲云,千峰啼鸟。
声色纯真,是非不到。
堪悲堪笑寒山子,十年归不得,
忘却来时道。
参天老木相樛枝,{上山下欺}空怪石衔青漪。
两猿上下一旁挂,两猿熟视苍蛙衔。
萧萧丛竹山风吹,海棠杜宇相因依。
下有两獐从两儿,花餐草囓含春嬉。
艺老笔精湖海推,画意忘形形更奇。
解衣一扫神扶持,他日自见犹嗟咨。
金钱百万酒千鸱,荆南将军欣得之。
老禅豪取橐为垂,白昼掩门初许窥。
房栊炯炯明冬曦,榛丛羽革分豪厘。
残编未终且归读,岁暮有间重借披。
精蓝孤绝乱云间,云外疑无路可还。
顾我尘喧非白傅,缘何今日到香山。

君子尚不屈,尺蠖时求伸。欲伸而暂屈,此义难喻人。

箕比行不同,所同在其仁。不仁辞必屈,安能掩其真?

士穷见节义,颠倒非所闻。向来谬扬抑,嚼舌吾何云。

青萍叶大桐花落,村村又鸣鸠妇。细雨如尘,馀寒若水,蚁动吴奁时候。

狸奴聘否。怪生客偏憎,闭门长昼。守定芦帘,三眠三起似人柳。

深窗几回罢绣,挽笼钩陌上,亲费掺手。夜屋灯边,晓墙烟外,最怕银筐饥后。

心情渐逗。记瓦卦曾占,蔟山将就。待写双蛾,更呼邻女耦。

千年玉骨掩尘沙,空有余妍剩此花。
何似愿头美人草,樽前犹作舞腰斜。

别时容易见时难,无计相留看牡丹。去向洛阳城里过,不知何处可凭阑。

新雨湿柔沙,清溪绕岸斜。一轮残日影,几片远天霞。

薄霭生秋草,微风拂径花。牛羊归牧笛,散入野人家。

花鼓俳优闹上元,管弦嘈杂并销魂。灯如飞盖歌如沸,半面佳人恰倚门。

金碧围屏小博山。锦笼鹦鹉旧雕阑。黄金杨柳弄轻寒。

翠帐半垂鸳结带,朱门双掩兽连环。东风犹锁黛眉弯。

五陵射雕客,走马占春光。
下马青楼前,华裾独煌煌。
自言家咸京,世族如金张。
击钟传鼎食,尔来八十强。
朱门争先开,车轮满路傍。
娥娥燕赵人,珠箔闭高堂。
清歌杂妙舞,临欢度曲长。
朝游园花新,夜宴池月凉。
更以驰骤多,意气事强梁。
君王正年少,终日在长杨。
当年对元夕,载酒向淮湾。
宝瑟荣珠袖,青藜照玉山。
蛮村当此夜,璧月独临关。
尚忆追游胜,萧萧双鬓斑。

琴剑飘零海外游,何期今日识荆州。共推品格无双美,独擅才华第一流。

医俗允堪消鄙吝,辅仁真可励清脩。去秋若使归帆急,顽石那从悟点头。

出门爱山翠,时对春风坐。多年老鹤声,忽向空中堕。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