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描写钱塘江大潮之词。
上片写景。起首三句排空而来,落笔心惊。钱塘江之潮,以农历八月十五最为汹涌,浪高千尺,如高山峻岭,巨声砉然。下面连用四个传说,写潮水的起伏变化:当其舒缓时,如江中女神秋波蜿转,神鱼挥练,翩翩起舞;当其急骤时,巨响如鼓,潮头白浪如万马奔腾,怒潮那排山倒海之势胜于千军万马呐喊冲锋。“峥嵘甚”二句,又以雪山崩裂、银河倾泻夸张地描写了大潮的雄伟壮观。上片写潮有缓有急,纵横跌宕,使人得窥潮之全貌。写大潮之来动人心魄,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惊魂不定。有色有声、生动传神。
下片抒情。“孤舟”二句,笔势骤缓,转而写情:潮落之后,只身一人乘舟按笛于月明风清之夜,优游于江海之上,也许还能乘槎而去,遥至天河,问津仙境。词人正驰骋想象,遨游太空,思绪又跌落于现实之中,眼前如鲸鲵般的恶人还未剪除,战船满岸,尚有狼烟,可叹人们已忘记了切肤之痛,开始歌舞升平、寻欢作乐。一方面讽刺南明小朝廷的荒淫误国,同时寄托了自己的故国之思,表现了他对时局的忧患意识和兴亡之感。最后以观潮之枚乘和论水之庄子自喻,剖露心迹。钱塘之潮正如他胸中之潮,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徐迂,正如他内心出世与入世这不可调和的矛盾,此起彼伏。在新朝与故国交替之时,像他这样的有识之士内心都充满痛苦与焦虑。本词作于他仕清之前,其情可知。结语沉郁婉致,发人深思。
抛他银绶去躬耕,半踏乡村半市城。竹大许年成老友,梅开是度作同庚。
但凭髭发称前辈,转觉聪明畏后生。紫凤檀槽香拍板,听来都肖水泉声。
锦川束锦化为石,道远悬知不易来。千岁僵松鳞驳落,一株寒玉骨崔嵬。
庭除有地僵相伴,梁柱无能莫见猜。赖是前人清节在,镇船元藉郁林材。
中溽飞真洒,空令访隐居。来期数日近,别憾一年余。
联句星源夜,持觞岩镇墟。清欢成昨梦,尘土上衣裾。
我抱穷民叹,公知宰物私。著书瞻乃祖,宜室庆佳儿。
应有新来句,能消客里悲。炎途宜早发,目断碧云驰。
碧云深。正霜轻日嫩,梅萼破疏林。驴背行佳,翠禽眠暖,薄醉还自微吟。
料何逊、风流未老,想白发、幡胜正堪簪。紫印泥封,绣衣貂薄,俊赏须寻。
卧雪披云世外,倚邦君政美,随兴登临。腊鼓占丰,灶觚催钵,重闻盛日和音。
莫便放、年华去也,只应为、诗酒惜光阴。寒尽山中班春,愿听瑶琴。
高轩飞举兴多豪,学士仙风振雅骚。瑶岛拾来香满袖,相逢犹问旧宫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