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描写钱塘江大潮之词。
上片写景。起首三句排空而来,落笔心惊。钱塘江之潮,以农历八月十五最为汹涌,浪高千尺,如高山峻岭,巨声砉然。下面连用四个传说,写潮水的起伏变化:当其舒缓时,如江中女神秋波蜿转,神鱼挥练,翩翩起舞;当其急骤时,巨响如鼓,潮头白浪如万马奔腾,怒潮那排山倒海之势胜于千军万马呐喊冲锋。“峥嵘甚”二句,又以雪山崩裂、银河倾泻夸张地描写了大潮的雄伟壮观。上片写潮有缓有急,纵横跌宕,使人得窥潮之全貌。写大潮之来动人心魄,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惊魂不定。有色有声、生动传神。
下片抒情。“孤舟”二句,笔势骤缓,转而写情:潮落之后,只身一人乘舟按笛于月明风清之夜,优游于江海之上,也许还能乘槎而去,遥至天河,问津仙境。词人正驰骋想象,遨游太空,思绪又跌落于现实之中,眼前如鲸鲵般的恶人还未剪除,战船满岸,尚有狼烟,可叹人们已忘记了切肤之痛,开始歌舞升平、寻欢作乐。一方面讽刺南明小朝廷的荒淫误国,同时寄托了自己的故国之思,表现了他对时局的忧患意识和兴亡之感。最后以观潮之枚乘和论水之庄子自喻,剖露心迹。钱塘之潮正如他胸中之潮,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徐迂,正如他内心出世与入世这不可调和的矛盾,此起彼伏。在新朝与故国交替之时,像他这样的有识之士内心都充满痛苦与焦虑。本词作于他仕清之前,其情可知。结语沉郁婉致,发人深思。
江山倏清丽,云月助色泽。向来面面景,今日谁洗涤。
主人倚晴槛,回首笑谓客。府公日知己,馀事懒经画。
污幪廓大厦,轩窗开泽国。架檐逼象纬,植础压卤斥。
仰看天宇大,俯觉地轴窄。端如倩巨灵,妙手重开辟。
此兴固非浅,无入不自适。华关望中敬,棠阴坐上得。
波光动藻井,帆影落几席。所欣鱼依蒲,未许蝎见壁。
阴晴及朝暮,气象知几易。飙回有馀韵,鸟度无留迹。
市声沉浩浩,渔唱闻昔昔。油幕多风流,翛然晋八伯。
淋漓传翰墨,鏦击间金石。连璧喜同志,倚玉许凉德。
颇惭陂量容,未忍俗驾勒。恶诗信非备,勿作春秋责。
大雅昔同社,为郎书报迟。黄花寒自发,白雁夕何之。
边饷烽烟处,中怀鼓角时。山林忧共系,岁月道相期。
聊取浮生醉,宁求异代知。家无步兵酒,世有嗣宗诗。
计部劳心力,功臣重鼎彝。乾坤吾老矣,霜露自凄其。
汉室存元气,漳流寄远思。风胡今不见,龙剑失雄雌。
晓风清、滟滟待潮生,潮落始行舟。正鸡声茅店,孤城断角,欹枕悠悠。
偶尔掀篷一笑,起舞也风流。问谁人领取,此景清幽。
极目长空杳霭,但寒烟衰草,江练明楼。羡双双白羽,天水共沉浮。
待乘桴、渐穷湖海,莫思量、锦缆与鸣驺。菰蒲里、烟波钓叟,与子为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