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描写钱塘江大潮之词。
上片写景。起首三句排空而来,落笔心惊。钱塘江之潮,以农历八月十五最为汹涌,浪高千尺,如高山峻岭,巨声砉然。下面连用四个传说,写潮水的起伏变化:当其舒缓时,如江中女神秋波蜿转,神鱼挥练,翩翩起舞;当其急骤时,巨响如鼓,潮头白浪如万马奔腾,怒潮那排山倒海之势胜于千军万马呐喊冲锋。“峥嵘甚”二句,又以雪山崩裂、银河倾泻夸张地描写了大潮的雄伟壮观。上片写潮有缓有急,纵横跌宕,使人得窥潮之全貌。写大潮之来动人心魄,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惊魂不定。有色有声、生动传神。
下片抒情。“孤舟”二句,笔势骤缓,转而写情:潮落之后,只身一人乘舟按笛于月明风清之夜,优游于江海之上,也许还能乘槎而去,遥至天河,问津仙境。词人正驰骋想象,遨游太空,思绪又跌落于现实之中,眼前如鲸鲵般的恶人还未剪除,战船满岸,尚有狼烟,可叹人们已忘记了切肤之痛,开始歌舞升平、寻欢作乐。一方面讽刺南明小朝廷的荒淫误国,同时寄托了自己的故国之思,表现了他对时局的忧患意识和兴亡之感。最后以观潮之枚乘和论水之庄子自喻,剖露心迹。钱塘之潮正如他胸中之潮,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徐迂,正如他内心出世与入世这不可调和的矛盾,此起彼伏。在新朝与故国交替之时,像他这样的有识之士内心都充满痛苦与焦虑。本词作于他仕清之前,其情可知。结语沉郁婉致,发人深思。
忆昔长安相会日,君方壮年我年小。只今容颜有更变,何况世事无纷扰。
先帝衣冠半零落,十年宾友全稀少。君今始作紫薇臣,笑我金门落魄人。
冯唐上书亦叹老,子云识字空愁贫。艳阳三月桃李耀,君非壮年我非少。
花开酒熟君远行,可惜春风阻欢笑。明星迢迢车关关,遥向楚水辞燕山。
但看朱绂在腰下,莫使白发生颅间。武昌城边江色淀,襄阳汉水尤堪羡。
东行何日访鲈鱼,南飞不得随鸿雁。少癖山水耽云松,两年楚上多行踪。
浮湘直下三千里,望岳遥瞻七七峰。知君跌宕轻驷马,顾予岂是功名者。
安得浮沉帝座傍,会须览眺苍梧野。苍梧风烟秋色开,武昌高楼吹笛哀。
帝乘白云去不返,仙人黄鹤何时来。君行访古兼化俗,长楫輶轩指南极。
岸上游穿罴虎林,潭中坐傍鼋鼍国。他时倘觅桃花源,北风为尔传消息。
际兹衰且乱,爱尔隐而贤;藜杖收佳句,棠巢饮小年。
君公形影近,韩伯姓名传;但得栖真意,市廛亦旷然。
龙节欣逢八度颁,仰邀华选到清班。波涛极目瞻三岛,风物从头数百蛮。
先世陇阡荣墓表,故人文宴话乡关。澄澜东望都如镜,旧志荒唐总可删。
挨过黄昏,梧桐院、著些疏雨微云。暗中征雁,渐语近水边村。
小阁灯昏人独自,听吟蛩绕遍墙根。者情怀,怕逢明月,懒更开门。
当年望牛女处,只燕楼霜影,凤蜡啼痕。不饶人睡,芦被纸帐无温。
便能梦归故国,怕红蓼,丹枫也断魂。腰围减,待五更声尽,能留几分。
万汇争儇媚。自当时三闾去后,无人结佩。记取金闺滋九畹,曾与素心相对。
和露种馨香未坠。一卷离骚才注罢,纵当门也要勤浇溉。
羞丛伍,閒萧艾。那知天意容憔悴。任几番摧烧拉杂,许多颠沛。
唯有孤芳难采撷,脉脉自开石背。看摇落霜天冷晦。
品量群芳谁弟一,有灵芬超出群芳外。思空谷,寄深慨。
等闲施设岂徒然,平地波澜欲浸天。更向胡梯敲数下,免教失脚堕黄泉。
师渝于江,于湘之东。师如雷冯震,衡岳以攻。一夫为逆,多方则病。
播虐抗有德,我人斯奋,卒归厥命。归命伊何,衡人之灾,衡盗所家。
追奔逐北,犀甲雕戈。虎旂龙节,天威所加。帝臣如虎,帝师貙武。
烈烈旓旌,渊渊金鼓。嶷嶷绥章,啴啴戎路,莫我敢拒。
右刈武陵,左扫星沙。磨崖岣嵝,我功孔嘉。戎马晨服,候烽夕遮。
剿绝恶本,敢遗萌芽。其恃枫木,其恃辰龙。震之拔之,自西自东。
陟岭逾徼,于山于川。远招迩归,囚豪解颜。东西合师,进次于沅。
孽童日蹙,怙凶忍顽。左捣其虚,右攻其坚。载辟载韨,会于中权。
既克于沅,沅人。如日之升,如霖遇晞。以肉其枯,以勍其羸。
式歌且舞,以乐我师。南讫罗施,来迎壶浆。鸣鞞铜鼓,洗兵盘江。
彼寇舆尸,昼匿宵奔。滇人荒荼,待我于门。凡此滇功,惟天子乃成。
古者推毂,梱外以行。今者决胜,一秉庙廷。孰是遗孽,而廑睿明。
师徒浑浑,渐集于滇,惟天威式监。官臣恪守,乃获其丑。
保大定功,流声焉穷。
潇潇风雨送行舟,一别庭荆踰五秋。鸿雁失群依北渚,脊鸰飞处傍南洲。
天涯月夜长相忆,江草山花总是愁。言面每从春梦接,梦回仍旧思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