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描写钱塘江大潮之词。
上片写景。起首三句排空而来,落笔心惊。钱塘江之潮,以农历八月十五最为汹涌,浪高千尺,如高山峻岭,巨声砉然。下面连用四个传说,写潮水的起伏变化:当其舒缓时,如江中女神秋波蜿转,神鱼挥练,翩翩起舞;当其急骤时,巨响如鼓,潮头白浪如万马奔腾,怒潮那排山倒海之势胜于千军万马呐喊冲锋。“峥嵘甚”二句,又以雪山崩裂、银河倾泻夸张地描写了大潮的雄伟壮观。上片写潮有缓有急,纵横跌宕,使人得窥潮之全貌。写大潮之来动人心魄,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惊魂不定。有色有声、生动传神。
下片抒情。“孤舟”二句,笔势骤缓,转而写情:潮落之后,只身一人乘舟按笛于月明风清之夜,优游于江海之上,也许还能乘槎而去,遥至天河,问津仙境。词人正驰骋想象,遨游太空,思绪又跌落于现实之中,眼前如鲸鲵般的恶人还未剪除,战船满岸,尚有狼烟,可叹人们已忘记了切肤之痛,开始歌舞升平、寻欢作乐。一方面讽刺南明小朝廷的荒淫误国,同时寄托了自己的故国之思,表现了他对时局的忧患意识和兴亡之感。最后以观潮之枚乘和论水之庄子自喻,剖露心迹。钱塘之潮正如他胸中之潮,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徐迂,正如他内心出世与入世这不可调和的矛盾,此起彼伏。在新朝与故国交替之时,像他这样的有识之士内心都充满痛苦与焦虑。本词作于他仕清之前,其情可知。结语沉郁婉致,发人深思。
八月河汉近,凉蟾辉太清。窗户纱已薄,草木风有声。
所喜暑云退,不惮岁徂征。招客对晚色,酒与月同倾。
风雨潇潇打布篷,横舟相失玉河中。天南一望云千里,嘹呖三更叫断鸿。
只争生熟不争先,宁羡西园出水莲。越宿犹堪充净供,此心曾已许金仙。
燕垒粉垣香坠,螀馆蓼花红碎。行人莫唱水东流,水西流。
柳外画船箫鼓,帘外梅龙烟雨。当年原倩遣閒愁,惹閒愁。
丈夫负志气,投笔当封侯。奇文抱经纬,星斗罗清秋。
甲科取太魁,仕宦至将相。收身归五湖,鸿飞紫冥上。
建炎白马南渡时,循王以身佩安危。疏恩治第壮舆卫,缩板栽干由偏裨。
下锸江城但沙卤,往夷赤山取焦土。帐前亲兵力如虎,一日连云兴百堵。
引锥试之铁石坚,长城在此势屹然。上功幕府分金钱,欢声如雷动地传。
尔来瞬息逾百年,高崖为谷惊推迁。华堂寂寞散文础,乔木惨淡栖寒烟。
我入荒园访遗古,所见惟存丈寻许。废坏终嗟麋鹿游,飘零不记商羊舞。
王孙欲言泪如雨,为言王孙毋自苦。子孙再世隳门户,英公尚及观房杜。
如君百不一二数,人生富贵当自取,况有长才文甚武。
公侯之后必复初,好把家声继其祖。
落花村已归,密筱溪自媚。水禽藉柔芳,宛转鸣得意。
所思在何许,惜此时节异。侧侧木兰舟,洄沿一愁思。
三峰岌相争,造物纵狡狯。为高因丘陵,飞势落天外。
岩穴多白云,石气泻涓霈。奇观劳梦想,腰脚苦狼狈。
篮舆得儿扶,复幸嘉宾会。唱导实助予,雁行侣屐盖。
未登惮险艰,既践坦而泰。一瓯据奥区,当窗蔚松桧。
云雷俯在下,冈阜历历绘。天放风日佳,胡为翳烟霭。
岂为城郭喧,泱莽割尘壒。咫尺尚如此,况乃瀛海大。
尼父忧萧墙,修内塞其兑。回首叫帝阍,柔远道足赖。
鳞介非冠裳,珠崖弃何害。兹山盘瓠遗,时清卷旌旆。
砦垣尽倾圮,削壁空嶒㟋。摩挲将军碑,镇此等球贝。
其巅覆窟室,阴幽白日昧。迅霆有时下,拿攫扫榛荟。
还憩毗卢庐,欣言缓襟带。胜地倒壶觞,僧蔬愈珍脍。
举酒招鹤山,临风一遥酹。高台可洗心,瓣香爇馣馤。
嗟哉二三子,乐莫斯游最。点瑟有希音,泠泠振硠磕。
玄黄何纷矫,澄对寂万籁。一笑渠江横,翛然六尘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