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朝廷讵无将,君独奋布衣。手提五百人,不死其何归。
肌肤为兜鍪,厮养为神师。一夫先刈旗,贼惊刀相糜。
奇兵无全胜,救援苦不来。彼为泰山崩,我为独木支。
寒寡终不敌,猛士咸疮痍。人持一半冰,马负一束萁。
且战且退走,骁骑惮不追。呜呼蛇矛失,流涕满边陲。
山林滋味老尤长,肯羡裴家碎锦坊。却羡云庄千颗玉,炎风五月擘红香。
夫子富才调,宝剑岂长埋。晚成当此时矣,去去莫疑猜。
但向蓬窗茅店,珍重风餐露宿,漫念米和柴。弱质纵非健,门户学持来。
桃叶渡,伤心窟,古休怀。三场为我,鏖战努力步云阶。
好趁桂花香里,玩罢板桥明月,归棹理秦淮。端正拂尘酒,何惜拔金钗。
万里题诗到薜萝,不知秋色傍人过。他时九曲能相访,与尔中流闻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