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漂泊身如不繫舟,芙蓉湖上懒回头。干戈时幸逃新鬼,岩壑人能识故侯。
已觉功名真破甑,却惊岁月甚奔流。仙庭五载空浮食,恩重丘山岂易酬。
万山围一城,闽粤此钥锁。一岩瞰城立,一佛踞岩坐。
旁立古女仙,遣容何婀娜?传闻佛争墩,此语恐未果。
如何岩巅石,莲印遍磊砢。入岩岩转深,岩势侧而椭。
岩居金色身,炉烟袅古火。岩腹蓄乳泉,时作天花堕。
大人高调我旁酬,韵欲更时更少留。待学鸾歌声已嗄,将追骥乘老而遒。
晓随帆去云连海,莫望潮来月满洲。须道诗翁非世俗,年家情义几时休。
为拣如花出凤城,笑骑骄马斗轻身。名姬有妹推桃叶,艳母携雏定采春。
难倚丽词酬巧笑,戏将狂语试娇嗔。春莺一曲钟筵啭,今日新人是永新。
薄云晴日烂烘春,高柳清风便可人。一饱本无华屋念,百年今见老农身。
童童翠盖本初合,滟滟苍波麦已匀。便与溪塘作盟约,不应重遣濯缨尘。
一卷残经对好风,会心多在晚村中。已凭沟浍污流竞,自觉烟云色相空。
古墓欹倾耕犊上,野桥低小钓航通。年来渐洗名根净,惟许前溪鸥鹭同。
悔教风节动烟霄,总得虚声太寂寥。长乐五更闻暖吹,钱塘八月听寒潮。
调高巢许终何物,怨入夷齐死不消。更欲少论惆怅事,昊天无语凤飞遥。
荼蘼落尽东风瘦,春锁一帘尘影。户袅晴烟,梁空白日。
何处天涯人近。不殊风景,应目断江南,水明山暝。
多少销魂,吹来吴雪点双鬓。寒食清明过了。料官阁梅阑。
吟冷诗兴。踏月天街,听鸡禁院,料也难消离恨。南来雁尽,渐说到关河,不传归信。
万里孤岭,猿啼莫紧。
偶然临眺处,花笑鸟能吟。曲水流青草,遥山映碧林。
燕来双剪冷,云去半湖阴。徙倚风前柳,柔情共尔深。
客馆歇征辔,夕阳帘外晴。数家团小市,一水瞰孤城。
枕上思亲泪,镫前感旧情。依依不成梦,惆怅又鸡鸣。
肠断南天欲尽头,紫荆无语对高楼。还将病眼三更泪,滴破沧浪万里流。
湖雁一声彭蠡月,梅花三度象城秋。倚门定有慈颜望,曾着斑衣此日否。
真正道流行脚去,护身符子不须担。国师实为耽源切,不是临岐作对谈。
旧游烟景到仍迷,岁月重惊几摄提。同济叨随元礼棹,幽寻疑入武陵溪。
华轩古塔从登眺,好鸟秾花费品题。隐隐湖心来往路,路人堪号使君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