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第三次经过平山堂,前半生在弹指声中过去了。整十年没见老仙翁了,只有墙上他的墨迹,仍是那样气势雄浑,犹如龙飞蛇舞。
我在平山堂前“欧公柳”的下面,写下这首词悼念文坛英杰,故扬州太守欧阳修。别说人死后万事皆空,即使活在世上,也不过是一场大梦呀!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原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
平山堂:在扬州大明寺侧,欧阳修所建。《舆地纪胜》:“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故名。”
弹指:佛教名词,比喻时间短暂。《翻译名义集》卷五《时分》:“时极短者谓刹那也”,“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又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
老仙翁:指欧阳修。苏轼于熙宁四年于扬州谒见欧阳修,至此为九年,十年盖举成数。
龙蛇飞动:指欧阳修在平山堂壁留题之墨迹。
文章太守、杨柳春风: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是为“文章太守”、“杨柳春风”所本。
未转头时皆梦:白居易《自咏》:“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此翻进一层,谓未转头时,已是梦幻。

赏析

  平山堂位于扬州西北的大明寺侧,乃欧阳修于公元1048年(庆历八年)知扬州时所建。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四月,苏轼自徐州调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经过平山堂。这时距苏轼和其恩师欧阳修最后一次见面已达九年,而欧阳修也已逝世八年。适逢自己政治处境艰难,苏轼为重游故地、缅怀恩师而作的这首词,自然会有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

  词的上片写瞻仰欧词手迹而生的感慨。作者对他的恩师欧阳修怀有深挚的情谊,此刻置身于欧公所建的平山堂,自然思绪万千。“三过平生堂下”,是说自己此番已是第三次登临此堂了。此前,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离京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都曾途经杨州,来平山堂凭吊恩师。“半生弹指声中”,是作者抚今追昔,感慨岁月蹉跎、遭遇坎坷、人生如梦。

  “十年不见老翁”,是说十年前作者曾与欧阳公欢聚,不料此次聚会竟成永诀,次年恩师就仙逝了。“壁上龙蛇飞动”,是说欧公虽早已仙去,但平山堂壁上仍刻有他亲书手迹,其中有他的词《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瞻仰壁间欧公遗草,只觉龙蛇飞动,令人发扬蹈厉。此句以景衬情,睹物思人,令人为人生无常而感慨万千,低徊不已。

  词的下片写听唱欧词而生感慨,道出缅怀之情。“欲吊”、“仍歌”均用欧词原句,既重现当日欧公风流自赏之态,又有欧公手植杨柳、所题诗词仍留存世间,可堪告慰之意。作者由过平山堂睹物思人,想及欧阳恩师的某些事迹,感念他的恩德;又由自己的坎坷经历想到恩师的某些遭遇,因此,当他凭吊逝者,目睹平山堂前恩师手植的“欧公柳”,耳闻歌女演唱欧词,自然会生发万千感慨。白居易说:“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比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欧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尝不是在梦中,终归一切空无。不要轻言东坡消极,或许正是心怀此念,他才得以坦然面对纷至沓来的政治打击:人生既然不过虚幻,政治失意与挫折,算得什么呢?故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云:“‘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追进一层,唤醒痴愚不少。”

  苏轼受佛家思想影响颇深,习惯用佛家的色空观念看待事物。白居易诗云“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更进一步认识到“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其中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苏词中传达的这种独特的人生态度,是解读其作品的关键所在。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第三次到扬州平山堂,缅怀恩师欧阳修,同时也蕴含苏轼自身的人生感叹。到作此词为止,苏轼共三次到过扬州,则“三过平山堂下”实质上浓缩了苏轼近十年间南迁北调的动荡生涯。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酴醾压架玉交加,深院无人有落花。却忆江南田舍乐,旋敲生火煮新茶。

云霓收壮气,星象卷英魂。贤去人何赖,才亡世不尊。

论兵虚玉帐,问俗失朱轓。自为知音绝,低回恸寝门。

精思莫知日,意静如空虚。三鸟自来去,九光遥卷舒。
新池近天井,玉宇停云车。余亦苦山路,洗心祈道书。
秋意西山多,列岑萦左次。缮亭历三癸,疏趾邻什寺。
元化隐灵踪,始君启高诔。诛榛养翘楚,鞭草理芳穗。
俯砌披水容,逼天扫峰翠。境新耳目换,物远风烟异。
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嘉林幸勿剪,禅侣欣可庇。
卫法大臣过,佐游群英萃。龙池护清澈,虎节到深邃。
徒想嵊顶期,于今没遗记。
飞鸿衔子谩粉粉,万里西游始识真。
不管吴霜微点鬓,来看蜀锦烂争春。
倚阑定有司花女,秉烛仍留主夜神。
异县赏心谁与共,故人新作坐中宾。
从来方面贵,体尊吟咏少。
君侯七尺躯,诗胆看更小。
句如星斗烂,气与云天杳。
词源倒三江,倾泻何时了。

少日曾贪面百城,而今万卷送浮生。一身去职如花落,两眼观书尚月明。

鸿爪春泥思往迹,马蹄秋水得闲情。天留老笔非无用,要与熙朝写太平。

客庭风雨似秋天,转忆浮生事渺然。病发到来同落叶,故园归去是何年。

凄凉尘梦遥钟外,迢递乡心夕鸟边。萍水不堪流浪远,此行偏动故人怜。

二十年前尚宝卿,一官万里去来程。海天欲尽东南地,乡国遥悬旦暮情。

鸥鸟斜阳随野钓,杏花微雨促春耕。翻嫌薇省殊多事,旧侣相过几送迎。

人衰马亦老,不踏长安道。筋力渐疲羸,鞍鞯谩华好。

见我勿嘶鸣,为尔动怀抱。无复矍铄时,去去饱丰草。

潇潇疏雨打窗轻,灯穗含情灭更明。墙角芭蕉新种得,今宵始听一声声。

姑苏右浙会,园榭森相望。
之子脱名锁,自主无何乡。
虚堂布遗经,周孔之文章。
静斋播风雅,弦音日洋洋。
吮豪濯曲溪,泚墨散芳塘。
抱琴独登台,望山闲涉罔。
钓渚阅游泳,竹路排青苍。
亭幽小勺迥,红白相低昂。
予此谢病归,旅吴岁月长。
常闻君园胜,欲往两足僵。
开缄味题咏,恍若披图详。
吾闻玉川子,破屋洛之阳。
东野废官守,止坐丛濑傍。
岂如吾子乐,游息蔼有方。
朝延日清明,百官良弛张。
子既难其进,论撰亦有光。
退之谓子厚,穷久道益强。
文辞烨垂后,将相未可当。
穷愁乃著书,心志能浑刚。
倘来奚足卹,令名期自将。
束带真成屈壮图,宁思饱死叹侏儒。
便拈手版还丞相,却觅芒鞋踏故庐。
少日萦心但黄嬭,暮年使鬼勾青奴。
他时有客来载酒,解道欲眠卿去无。
洗花染线刺春罗,凤翼双飞锦作窠。
暂起非关针力倦,海棠时节困偏多。
居舍高低住,比邻活计同。
笭箵嫌月白,螃蟹要霜红。
吠犬随村落,卖鱼成老翁。
地鹹耕种少,海熟抵年丰。

雨簸风颠记驿程,此心翻羡去帆轻。荣枯自昔关才命,冷热田来本性情。

回首云山成独感,到家骨肉喜重生。幺荷髡柳寻常兴,笑对芳池咏濯缨。

漂泊经故园,系舟款柴扉。破屋他人居,昔邻今或非。

父老迎我饮,祝我昼锦衣。我谢父老言,朴拙非所祈。

一官走尘土,实迫寒与饥。去乡未几载,颇觉侣俦稀。

人事已可嗟,况当白首归。泚泚练塘水,绿杨荫渔矶。

有田尚可耕,誓将父老依。

才难不其然,此叹自千古。
淳风散已久,至道卑若土。
纷纷事机巧,泛泛播簧鼓。
虚名竞相尚,实践反遭侮。
鬋剔起病驹,栀膏诧鞭贾。
剖肤藏鱼目,聒耳闻瓦釜。
怅然思古人,太息心独抚。
世亦有真儒,如何卒难睹。
绣衣刚直士,颜色少媚妩。
一朝弃道边,薄言逢彼怒。
咎生本无妄,市岂真有虎。
平生金石坚,化作青蝇聚。
巍巍尧舜主,烨烨贤良辅。
玉烛洽群黎,天戈戩骄虏。
微瑕悉湔洗,片善必收取。
吹嘘布阳春,浩荡除罪罟。
君才素通变,岂肯作迂腐。
方承宣室诏,未是东门祖。
霜空荐雕鹗,画省耀簪组。
大看作梁栋,小亦试遗补。
行行懋道义,与世无舛忤。
藻德如啖甘,食蘖不厌苦。
出莫由斜径,斜径生险阻。
渴莫饮盗泉,盗泉多呕吐。
功名垂竹帛,富贵何足数。
作诗备忠告,送我克容甫。

酒禁何妨弛,兵厨启帐中。清谈资客倒,玄味引杯空。

谁说无生谛,群瞻出世雄。漫言归兴晚,筇杖任春风。

贞燕贞燕,影皇皇,尾涎涎。去年雄共栖,今年雄不见。

深沉帘幕花随风,空梁独宿思故雄。何人并卧氍毹月,罗袂鸾篦花影中。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