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第三次经过平山堂,前半生在弹指声中过去了。整十年没见老仙翁了,只有墙上他的墨迹,仍是那样气势雄浑,犹如龙飞蛇舞。
我在平山堂前“欧公柳”的下面,写下这首词悼念文坛英杰,故扬州太守欧阳修。别说人死后万事皆空,即使活在世上,也不过是一场大梦呀!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原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
平山堂:在扬州大明寺侧,欧阳修所建。《舆地纪胜》:“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故名。”
弹指:佛教名词,比喻时间短暂。《翻译名义集》卷五《时分》:“时极短者谓刹那也”,“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又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
老仙翁:指欧阳修。苏轼于熙宁四年于扬州谒见欧阳修,至此为九年,十年盖举成数。
龙蛇飞动:指欧阳修在平山堂壁留题之墨迹。
文章太守、杨柳春风: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是为“文章太守”、“杨柳春风”所本。
未转头时皆梦:白居易《自咏》:“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此翻进一层,谓未转头时,已是梦幻。

赏析

  平山堂位于扬州西北的大明寺侧,乃欧阳修于公元1048年(庆历八年)知扬州时所建。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四月,苏轼自徐州调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经过平山堂。这时距苏轼和其恩师欧阳修最后一次见面已达九年,而欧阳修也已逝世八年。适逢自己政治处境艰难,苏轼为重游故地、缅怀恩师而作的这首词,自然会有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

  词的上片写瞻仰欧词手迹而生的感慨。作者对他的恩师欧阳修怀有深挚的情谊,此刻置身于欧公所建的平山堂,自然思绪万千。“三过平生堂下”,是说自己此番已是第三次登临此堂了。此前,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离京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都曾途经杨州,来平山堂凭吊恩师。“半生弹指声中”,是作者抚今追昔,感慨岁月蹉跎、遭遇坎坷、人生如梦。

  “十年不见老翁”,是说十年前作者曾与欧阳公欢聚,不料此次聚会竟成永诀,次年恩师就仙逝了。“壁上龙蛇飞动”,是说欧公虽早已仙去,但平山堂壁上仍刻有他亲书手迹,其中有他的词《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瞻仰壁间欧公遗草,只觉龙蛇飞动,令人发扬蹈厉。此句以景衬情,睹物思人,令人为人生无常而感慨万千,低徊不已。

  词的下片写听唱欧词而生感慨,道出缅怀之情。“欲吊”、“仍歌”均用欧词原句,既重现当日欧公风流自赏之态,又有欧公手植杨柳、所题诗词仍留存世间,可堪告慰之意。作者由过平山堂睹物思人,想及欧阳恩师的某些事迹,感念他的恩德;又由自己的坎坷经历想到恩师的某些遭遇,因此,当他凭吊逝者,目睹平山堂前恩师手植的“欧公柳”,耳闻歌女演唱欧词,自然会生发万千感慨。白居易说:“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比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欧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尝不是在梦中,终归一切空无。不要轻言东坡消极,或许正是心怀此念,他才得以坦然面对纷至沓来的政治打击:人生既然不过虚幻,政治失意与挫折,算得什么呢?故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云:“‘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追进一层,唤醒痴愚不少。”

  苏轼受佛家思想影响颇深,习惯用佛家的色空观念看待事物。白居易诗云“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更进一步认识到“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其中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苏词中传达的这种独特的人生态度,是解读其作品的关键所在。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第三次到扬州平山堂,缅怀恩师欧阳修,同时也蕴含苏轼自身的人生感叹。到作此词为止,苏轼共三次到过扬州,则“三过平山堂下”实质上浓缩了苏轼近十年间南迁北调的动荡生涯。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礼成中岳陈金册,祥报卿云冠玉峰。轻未透林疑待凤,
细非行雨讵从龙。卷风变彩霏微薄,照日笼光映隐重。
还入九霄成沆瀣,夕岚生处鹤归松。
雪尽牙签暖,芸生竹简香。
夜分犹乐此,定喜日舒长。
茂树幽花兀老苍,不随众卉入词场。
虎头点点开金粟,犀首累累佩印章。
明月上时疑白傅,清风度处越黄金。
人才生世元如此,不为无人不肯芳。

一鼓鱼龙急。看滔滔、妙高台下,乾坤嘘吸。彷佛云旗和翠盖,贝阙鳞堂齐葺。

料此际、百灵都集。十万黄头皆突鬓,挽湘累、今夜谁先及。

有人在,江潭泣。

吴儿柂尾飘红褶。但回帆、水云飐处,翻身径入。不斗黄金唯斗捷,江水骇时欲立。

惹商妇、银筝声涩。一霎悲欢才过眼,渐日斜、桂楫纷收拾。

山如睡,黛还湿。

廉纤小雨破炎蒸,马上襟怀顿觉清。暂解征鞍访村叟,一瓯春露醒馀酲。

天上使星临雁塞,满城风雪荡旌旆。犒赏连营倍战心,健儿已遁龙荒外。

君不见岢岚州,云连雉堞生边愁。寒天惨淡日易落,偏令鸟雀群啁啾。

郁潾结冰高于岸,逝水暗咽翻西流。防秋复防秋,不虞岁暮烽火稠,黠虏交攻孤垒破,马牛去尽犬独留。

犬蹲屋角吠山月,鬼打钟声登戍楼。三关父老且挥涕,当代应多卫霍俦。

今人白首待勋业,古人壮志图封侯。都护时能练士卒,还念严冬穷到骨。

穷愁有骨可聊生,犹胜无功此身没。胡骑又从西北来,停鞭几为苍生哀。

天公一笑喜生春,坐见丘原物物新。素色连空迷俯仰,寒光借月作精神。

千金子宴无虚日,万玉妃来不动尘。斗米如珠薪比桂,可怜扰扰雪中人。

一派从天落,曾经李白看。
千年流不尽,六月地长寒。
洒木喷微沫,冲崖激怒湍。
人言深碧处,常有老龙蟠。
琅玕十丈箨龙孙,已向梢头散绿阴。
他日雪霜颜色好,正缘外直内虚心。
信任水去游,*放灵猿耍。要去随霞恣害风,乘良马,稳坐香罗帕。南北与东西,选甚高和下。处处来回得自如,呈弓马。会把明珠射。
昔我所居,巨室高门。
或出或处,笑傲乾坤。
终日熙熙,省定时昏。
致君泽民,北志常存。

古诗东峰上,登临兴有馀。同观白简使,新报赤囊书。

几处闲烽堠,千方庆里闾。欣欣夏木长,寂寂晚烟徐。

战罢言归马,远师赋出车。因知越范蠡,湖海意何如。

三月花开雪满枝,肯将春色让黄鹂。它年调舌如能语,休语开元夜雨时。

芝山南畔,听将军鼓角,暮烟朝雨。渺渺番湖三百里,四面封疆皆水。葭苇烽沉,鲸鲵波静,人在渔樵里。封留千户,渠家代有人矣。正好缓带轻裘,吟诗横槊,五破梅花蕊。谁报莱衣春不待,匹马戴星而起。细柳营寒,甘棠阴在,万口称才美。祥琴何日,玉堂直上天咫。

负郭东南裴相台,绿溪一径踏苍苔。此日城闉少人到,当时公府弃官来。

禅床象屋留光雨,书沼蛙声噤鞠灰。坐待氛尘纯敛净,举头应解识三台。

群花烂熳,春色浓如酒。芳草绿铺茵,正荼コ、牡丹时候。佳辰协瑞,来降蕊宫仙,珠帘卷,画堂深,香雾腾金兽。
朱颜绿鬓,不改长安旧。金盏莫辞深,拚通宵、尽从银漏。笙歌丛里,欢笑度年华。看荣贵,有儿孙,永祝松椿寿。

孤坐岩扉意若何,澄清万象合天多。神明不逐诸魔散,玉露光风转至和。

白云连塞树苍苍,矫首西山揽大荒。画角宵吹城上月,羽林寒带殿前霜。

柱标马援功名薄,书著虞卿岁月长。尚忆黄金收骏骨,高台徙倚向残阳。

繭面新乾带露揉,春回斗帐伴吟愁。
残年已办蒙头过,风雪从教打戍楼。
岭下望岭上,夭矫蜒蜿飞。
背无一仞阔,旁有万丈垂。
循背匍匐行,视敢纵横施。
惊魂及坠魄,往往随风吹。
午日晒石热,手腹过蒸炊。
大喘不可当,况乃言语为。
心急足自缚,偷眼群峰低。
烟烘浪掩掩,日走金离离。
松头密如麻,明灭无断期。
谁知万险中,得此希世奇。
真勇是韩愈,乃作儿女啼。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