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在晚年罢相隐居之后,诗歌创作也发生了变化,政治题材减少了,写湖光山色的小诗多了,壮年时代的豪放雄奇的风格改变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空精绝、雅丽低回。这个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则更为成熟了,有一唱三叹之感。
这是一首饶有风味的小诗。诗人坐在家门口,对着涧水、绿竹、花草,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地,白天过去,夕阳下山,山中十分幽静,连鸟都不叫一声。看似脱去世故,其还是人退而心不退,故作此诗,以表达心中的不平。 在诗人王安石的笔下,一切都是鲜活的,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涧”是鲜活的,在山间竹林里回环往复,奔腾跳跃,唱着歌,带着笑流向远方;“竹”也是鲜活的,仿佛在你的思维深处亭亭玉立,舞动腰身,款款弄姿,将那婀娜的影子倒影于流水之中;再看那“花草”,正在舞弄柔情。
然而,在诗人的笔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静寂,“涧”是幽静的,“竹”是幽静的,“花草”也是幽静的,无声无息,自生自长,随心所欲,享受春天,自我陶醉。人,“茅檐相对坐终日”,整天整日一声不响地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静的坐着,幽闲、寂寞至极。末句是改用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安石翻过一层,变成“一鸟不鸣山更幽”。对这样的改写,前人多有讥刺,认为一鸟不鸣,山自然更幽,用不着多说,所以王安石这么一改,是点金成铁。王安石的诗与王籍的诗实际上代表了两种修辞手法。王籍是用反衬。山中鸟雀齐鸣,声音扑耳,是因为山里已没有人,成了鸟的世界,鸟才会如此啼鸣,就像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说,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群鸟乐也”。这样写,寓静于闹,更富有情理韵味,经常被诗家所采用,如杜甫《题张氏隐居》:“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就是用此手法。王安石的诗是直写,从正面渲染静态,显得平淡自然,直截明快。从诗歌的底蕴来说,王籍的诗更耐读一些。
王安石善于融合前人诗句入诗,有很多成功的例子。这首诗从这一点上来说,改得似乎太不高明,与他的学养不称。从这一反常来考虑,古人常以鼠雀喻谗佞的人攻击别人,王安石推行新法,受到很多人反对,在诗中也许即以“一鸟不鸣”表示自己退居后再也听不到这些攻讦声因此而很高兴。
大垂手,小垂手,江南白苧世希有。吴姬十指玉纤纤,白苧新裁舞衣袖。
秋江四面绕吴宫,吴宫霜橘树树红。吴王夜燕不知晓,但见红日升曈昽。
美人低鬟复回袖,持酒献君上君寿。
人生得意不行乐,白日如梭夜催昼。吴山依旧吴江清,离宫故苑难为情。
不知谁遣南山鹿,还向姑苏台下行。
一水衣巾剪翠绡,九峰环佩刻青瑶。生才故有山川气,卜筑兼无市井嚣。
三叶素风门阀在,十年陈迹履綦销。归荣早晚重携手,莫负幽人久见招。
琅玕十二。刻遍小名红閒翠。寄语春知。为惜年年长笋枝。
细香妆面。临水隔花时一见。却羡山花。得近钗鬟贴脸霞。
细结五丝仙胜缕,屏间艾虎交悬。愿郎如虎复如仙。
山公曾典薄,四十正当年。
男子生难跨万乘,也应日数官钱。他时花拂锦连乾。
欲看三岛雪,更泛五湖船。
抚戈金城外,解佩玉门中。白马腾远雪,苍松壮寒风。
临泾方辨渭,安夷始和戎。取禾广田北,驱兽飞狐东。
新城多雉堞,故市绝商工。海西舟楫断,云南烟雾通。
罄节畴盛德,宣力照武功。还饮渔阳水,归转杜陵蓬。
春山何英英,春江何幽幽。日莫山水间,无以消我忧。
朔风翻铭旌,飞雪惨以稠。伊人不可见,回首心悠悠。
回首心悠悠,载咏商声讴。老竹尚延月,丛兰自作秋。
荒林夜来雨,恻恻令人愁。
万里青云路,先生次第行。山川频按节,夷夏尽知名。
令肃豺狼避,恩深草树荣。犹思补丹扆,驱马向神京。
东风无赖,向妙明空里,色尘吹聚。瞥尔摩醯无相眼,还为花光一觑。
午韵阑初,露香亭晚,玉佩罗裙舞。樊南老矣,更无彩笔新句。
尽教芍药扶轮,海棠授印,京洛风流具。小妹东家窥宋久,催唤蕊珠同住。
緤印香严,袜尘波细,离合神光处。斜阳导引,海西又作霞妩。
先生饱读书五车,磊落胸藏天地庐。诗笔纵横一万里,山川览胜神蘧蘧。
讲学武昌十五秋,闲来携酒登南楼。二别中峰尽在目,直欲濯足江汉流。
凭栏不尽登临乐,还向楼头抱衡岳。洞庭波涛思渺然,十二青螺自卓荦。
惜不得平叔紫金丹,遥躔朱鸟控黄鹤。又不得长房缩地方,移取湘帆九面置之几砚角。
何物丹青工描摹,为君写作望衡图。足踏芒鞋首戴笠,一童抱琴来于于。
扪星未观意气壮,开云已觉精诚孚。指点层峦插天出,雁声几阵飞过无。
岣嵝禹碑扫藓读,石青字赤多模糊。朅来归订游山草,眼界何止空蓬壶。
愧我卅年老京洛,僦居久被尘网络。一览此图神欲飞,愿与同订寻山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