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益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伯主或能尊九九,饿隶恐复办多多。盘姗勃窣不快意,铅刀一割君谓何。
孤亭閒坐共忘机,华顶飞泉半夕晖。莫讶小舟频载酒,山林今日故人稀。
瀚海亦已穷,关门忽高矗。风沙东南驱,到此势已缩。
侯门余数骑,骏足植如木。风递此钥声,岩高忽然拓。
城垣金碧丽,始见瓦作屋。羌回分畛域,中外此枢轴。
晓日上北楼,长城莽遥瞩。平衢驰若砥,雪岭俯如伏。
天形界西域,地势极南服。数折向郭东,泉清手堪掬。
尤惭关令尹,来往饷刍收。驻马官道旁,生还庆僮仆。
我闻桂阳江上峰,平地突出七芙蓉。三峰岧嵉如列戟,四峰袅袅翔飞龙。
孤水东来走其下,上岩下岩惟古松。有时云雾满四壑,洞中仙侣时相逢。
使君磊落中行后,家傍前峰对江口。暗想精灵盘礴初,岳降生申理或有。
平生气与苍壁高,落笔烟霞常在手。六载为郎不爱身,五十生儿将白首。
湘南新鲊红胜王,燕京高会多名酒。岁岁登堂娱笑歌,歌我七峰为尔寿。
愦愦天公晓,精神殊乏少。一郡催曙鸡,数处惊眠鸟。
其觉乃于于,其忧惟悄悄。张仪称行惊,管仲称器小。
天下有情人,居然性灵夭。
傅君隘流俗,举步追古人。古人去已远,斯道为荆榛。
出门抱高志,区区向谁陈?十年江海上,漂泊但一身。
念我德不孤,邂逅遂见亲。相知宁苦晚,不觉逾三春。
精微共探讨,议论发清新。谊合然诺重,途穷忧思频。
如何语离别,使我意酸辛。酸辛不在别,欲留我何贫。
闽水东赴海,楚山西入秦。春波正浩荡,谁能知其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