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居山元是此山人,似我山居日日新。莫笑浮生无定止,但逢好石足乡邻。
桑落黄而陨,于飞雁翱翔。岂无同心人,滞彼天一方。
刘氏贤父子,好古俱志彊。向来文墨天,许我由升堂。
三孙子荆家,人物妙过江。当时载酒地,朝暮一玉光。
几年断行迹,老柳知在亡。苕溪到荆溪,一苇可以杭。
定应数相过,我顾不得双。属谋吴会行,秋疟冬尚僵。
迨今病小愈,又值天雨霜。饥寒苦见驱,此役殊未央。
苕溪道所见,有宅非他扬。我犹识其门,寂寞罗可张。
会成整衣冠,床下拜老庞。退从阿戎谈,麈秃饭不尝。
独说孙之居,更下荆溪傍。慨兹如许别,肯惮一水长。
孤篷不难溯,物色因鸣榔。傥闻苇间音,躧履斯迎将。
剡曲笑徒反,竹隐聊与当。古人有成言,居必思择乡。
我今落殊县,绝交类嵇康。论文得重与,近作期倒囊。
从游不徒然,会合况莫常。匪但鸡黍约,要资药石良。
针砭苟不靳,我何惧膏肓。痿盲于起视,顷刻未始忘。
阴风忽动地,暮色自远苍。归寻短灯檠,依旧平生窗。
蜃楼峍屼倚苍空,下瞰冯夷碧玉宫。珠树三千尘不染,画阑十二路相通。
兰台客往曾鸣凤,芸馆人传昔射龙。千载源流知有属,是谁清梦度江中。
经旬浩淼阅居诸,六月流澌溜决渠。处处坳堂舟是芥,村村立水木栖苴。
平坡涌雪涛声壮,触石奔雷岸势虚。落落沙坪低草屋,茫茫浦溆没樵渔。
遥村晓失啼猿树,隔岸昏移啄雀除。息壤坤维连岁漏,笭箵人事望洋趋。
蚍蜉失土还依壁,蛙鼓无声只傍闾。侍子乘橇传汲绠,园丁束筏拾薪樗。
巢居尚有身家乐,陆处都无井灶馀。桥仆总知归浩劫,年荒那复问菑畬。
乘舟人市寻常耳,冷突无烟岂偶欤。矗矗楼台藏蜃蛤,■畇原隰变沮洳。
芋苗盐糁聊供饤,豆梗藜羹不愿鱼。何伹夕春吾屋断,瞥看晨火比邻疏。
拚他茗椀皆狼藉,直恐荣攘费拮据。摧折渭川千亩竹,纵横杨子一床书。
井居需养非秦政,则壤淘滩忆禹疏。谩道五才惟坎德,由来大壑可归墟。
鸣榔击汰此中子,连袂垂帘何处杼。独有贫家最萧瑟,江流人世更何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