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尉惠诗和韵谢之三首 其二

软红尘里眼曾开,苦被新诗猛唤回。借问锦心能底巧,更从月胁摘将来。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猜你喜欢
春事到清明,过了三之二。秾李夭桃委路尘,太半成泥滓。
只有海棠花,恰似杨妃醉。折向铜壶把烛看,且莫教渠睡。

寒水粼粼受晚风,轻舠来往思无穷。何妨也向溪南去,徙倚空林暮蔼中。

斯莲君子花,几为佛所污。
先生独拈出,万世知向慕。

西方有佳人,弱龄三春兰。一顾迷下蔡,再笑倾邯郸。

青楼十二曲,密睟胜广寒。寸玉耿孤抱,时时寄哀弹。

孟娵久不作,宿瘤骋朱丹。世道终如此,美恶随所观。

吞声勿复道,留与蹇修看。

秦望山中瑞室开,幽居无复使君来。番嫌谢朏频趋阙,偏忆严陵旧钓台。

昔日丹阳行乐里。紫金浮玉临无地。宝阁化成弥勒世。龙宫对。时时更有天花坠。
浩渺一天秋水至,鲸鲵鼓鬣连山沸。员峤岱舆更赑屃。无根蒂。莫教龙伯邦人戏。

严飙厉时威,稿叶下荣木。春风一以敷,病草奄回绿。

天道岂常肃,人事有还复。七情既吾贼,六淫乃为殰。

农经发玄旨,轩问扩英馥。代殊理易昧,行乘计相逐。

陈荄抱绵息,寒根蕴真育。李生起专门,郑子振空谷。

张也剖金匮,奏效更神速。饮橘秪自衒,种杏亦可恧。

诵我三士篇,聊以助清穆。

日月循环无定止。春去秋来,多少荣枯事。五帝三皇千百祀。

一兴一废长如此。

死去生来生复死。轮回变化,□□何时已。不到无心休歇地。

不能清净超于彼。

铺扬排比代行篇,爽口哀梨泛指弦。谢后颜前谁抗手,龛头拜倒李东川。

亭阴清翠蓧,树影摇青枫。偶此殊方会,翛然满槛风。

棋敲静夜子,月挂下弦弓。不为流连饮,天涯任转蓬。

绮里在南山,弹琴见白帝。骑虎行翠微,刚风犁青蕙。

神泉窦已塞,穹洞霾风闭。瑶圃困春租,芝田穷秋税。

徵调及山鬼,剪伐尽八桂。何以荐兽藁,女萝束薜荔。

珠树无余枝,珍果不留蒂。致书问游云,云将欲流涕。

鹑作衣裳铁作肝,老将身事付寒岩。
诸天香积犹多供,百鸟山花已罢衔。
定起水沉和月冷,诗成冰彩敌云缄。
山头画舸谁安楫,我欲看公使石帆。

举世尚驰骛,飘如风中篷。上书争眩鬻,言语自称工。

谁欤持清节,乃见楚两龚。黄尘随手拂,白日与心同。

有荣方觉辱,无屈岂求通。誓追辽海鹤,插翅以相从。

鞠旅扬城,大搜徐方。旅旌首路,元戎启行。弭楫洪河,总辔崇芒。

南行随越僧,别业几池菱。两鬓已垂白,五湖归挂罾。
夜涛鸣栅锁,寒苇露船灯。去此应无事,却来知不能。
一雨一风花欲零,在官在私蛙乱鸣。
留春秋系金鸦脚,日日日斜楼上情。

閒携鸠杖出林皋,几伴同穿鹤氅袍。野兴为耽山水趣,道情犹带酒诗豪。

禅关僧结缘中果,仙路人看洞口桃。邂逅更逢流水客,弦声松下泻春涛。

古墓石棱棱,寒云晚景凝。空悲虎溪月,不见雁门僧。

芙蓉已入双林寂,挂角羚羊无气息。立关拔转异中来,借问时人何处觅。

  或有问于余曰:“诗何谓而作也?”余应之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

  曰:“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馀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其或感之之杂,而所发不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为教也。昔周盛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至于列国之诗,则天子巡狩,亦必陈而观之,以行黜陟之典。降自昭、穆而后,寖以陵夷,至于东迁,而遂废不讲矣。孔子生于其时,既不得位,无以行帝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而其善之不足以为法,恶之不足以为戒者,则亦刊而去之;以从简约,示久远,使夫学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是以其政虽不足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计之所以为者然也。”

  曰:“然则国风、雅、颂之体,其不同若是,何也?”曰:“吾闻之,凡诗之所闻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虽《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犹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

  曰:“然则其学之也,当奈何?”曰:“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之于雅以大其规,和之于颂以要其止,此学诗之大旨也。于是乎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察之情性隐约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则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其亦不待他求而得之于此矣。”

  问者唯唯而退。余时方集《诗传》,固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

  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书。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