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主人新得黄金斗,好客尊前为余寿。招摇揭柄转春星,沆薤腾波挹仙酒。
天涯今夕岁云徂,痛饮狂歌夜良久。乍可用尔为鸱夷,万事尽付持杯手。
君不见商彝周?徒闻名,见之不识人不取。
石角藤枝似瀼西,悬萝引蔓覆檐低。云来高树虚窗暗,春去深林好鸟啼。
蛛网静粘飞絮雪,燕巢新补落花泥。碧山学士能相过,咫尺沧浪是浣溪。
雁行初自雁门来,远度平沙阵势开。光禄塞空霜气冽,受降城废水声哀。
乌孙公主歌难和,猿臂将军射未回。今日客中肠易断,不须更上最高台。
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
箫鼓慎春夜,香车并辔联。更乘村上月,还过洞中天。
雅度推公辅,清标属惠连。倘逢双璧至,幽兴亦悠然。
走马长安忆并游,十年消息自沉浮。旧藏五岳消仍在,新拟三都赋更优。
南浦寒云当昼合,西山积雨入江流。邀欢正值苍痍急,愿以旬宣翊帝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