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刻意追元祐,斯文未丧予。前生陈正字,今代傅中书。
太末分携晚,东胶觌面初。追思二十载,痛哭泪盈裾。
紫霞老子望青霞,喜诵新吟倚鬓华。已遣鸣驺迎道左,那知纫佩尚天涯。
为庄椿寿称觞近,访武夷仙卜日赊。秋夜月明游九曲,棹歌声里赋岩花。
少小不相识,缘师起相思。毅然请独行,随身破衲衣。
崎岖七千里,出塞致书词。见书身见汝,见汝如见师。
我来八九年,是日一展眉。
江皋秋气澄,林屋带幽夐。霜馀群木敛,日落众山静。
浟浟舟泛叶,湛湛水涵镜。归鸟愁暝啼,飞鸿淡遥映。
市朝从兹远,轮鞅焉得竞。钓怀渭滨叟,耕忆谷口郑。
彼美孰与期,援琴发孤咏。
龙洲湖海士,瘗玉昆山阿。山川邈如昨,乔木拱烟萝。
伟哉二三子,览古发啸歌。披荆吊遗迹,窆石临嵯峨。
慨嗟岁月流,奈此湮没何。立阙表隧道,大刻盘蛟鼍。
维时春载阳,好鸟鸣声和。丽牲拜墓下,冠盖相骈罗。
山僧出遗墨,保护百年多。纵横廿八字,恍若龙腾梭。
缅怀携彘酒,风雨渡江沱。中原虽在望,泪落如悬河。
安得起九泉,执手予婆挲。归憩玄馆夕,凉风水微波。
诗成想丰采,寤寐倘来过。
绕壁依稀认写真,沧浪歌里放心神。
水宽山远烟岚迥,画舸轻桡柳色新。欲对春风忘世虑,等閒停棹似迷津。
几人图在淩烟阁,留向东斋伴老身。
解骖为助久未闻,以马借人史阙文。古之佚事孰能继,杭州太守苏使君。
使君有马出天厩,嘉名肇锡玉鼻骍。东斋却对李方叔,匆匆惜别情难分。
忽推君恩及良友,三致其意殊殷勤。丈夫宁有恋栈志,勖哉蹴踏超风尘。
当其要约书公据,一纸笔落生烟云。虾蟆压石信奇喻,字体出入从颜筋。
更教涪翁定价直,又以长句烦颍滨。何年刻石石自裂,风雨剥蚀生苔纹。
忆昔由拳遭兵火,不共珠玉摧妖氛。眼中旧迹喜重见,万生好古真不贫。
晚香堂刻旧曾觏,问值乃索百廿缗。短长肥瘠各有态,秋高二华同嶙峋。
迩来摹本苦杂出,东家难效西家颦。蜀中椎拓亦艰得,洋川数石犹堪珍。
长公作字留戏语,跋待五百年后人。小生后公岁九百,高山徒自怀清芬。
呜呼公之高谊今不作,翻覆之手何纷纷。万生万生善宝此,此券莫使冯暖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