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若且歌乎,急配以、哀丝豪竹。念来夜、故人一去,月明人独。
风吼军都山忽紫,雨收督亢天全绿。笑好官、几个读书来,休耽读。
吟复写,螭蟠幅。富与贵,蛇添足。但逢花便插,有泉须掬。
建业云山通地肺,姑苏烟水连天目。算谷城、虽好不如归,眠乡曲。
剪发粤雏年十四,闻人说有霜雪字。正月梅残度岭来,桃花郴水春流腻。
经年绝望望南天,落叶黄云栖瞑烟。飘空冉冉光摇目,疑絮疑花两不然。
心知是雪情难决,借问方知寒雨结。此生今日乍相逢,掬玉寻香向谁说。
可怜觌面未相亲,故是阳台梦里云。垂杨风细梧桐月,总道龟毛重九斤。
草树动微旭,江介清风生。都城尽冠盖,出饯春官卿。
际此晴和天,矧伊皇路平。揽辔即长春,去去觐朝廷。
伯夷典三礼,夙夜惟寅清。会见神人协,几年南教成。
常闻汉武帝,爰及秦始皇。俱好神仙术,延年竟不长。
金台既摧折,沙丘遂灭亡。茂陵与骊岳,今日草茫茫。
积德百年兴礼乐,积书万卷拜蒸尝。我来半日苍岩下,山鸟衔花当瓣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