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岁月有环周,穷腊忽受谢。眷眷山水心,幸此朱墨暇。
招呼得良友,邂逅成夙驾。深寻故辙迹,喜见新结架。
永怀拾遗公,藏器此待价。横流诗书泽,下及杨李霸。
炎神抚兴运,制作流大化。石室万卷藏,纶言九天下。
规模未云远,荒茀良可诧。自非贤邑宰,谁复此精舍。
会当求敕赐,毕愿老耕稼。更与尽心期,临流抗风榭。
谁麾俗驾挽今回,珍重山翁小径开。去觅云峰攀碧落,下看沙劫坏飞埃。
掬寒露井销尘想,撷翠筠篮富药材。彷佛三生曾到此,楼钟重听一徘徊。
苍苍烟画千岩秀,泛泛花流一水长。会向武陵寻避世,此身已是捕鱼郎。
小院清无暑。衬湘帘、桐阴柳色,阶前过午。痛饮绿醹今夕酒,此是谢庭琼树。
况更有、儿郎阿虎。服食神仙蓬岛客,紫泥菱、满向冰盘贮。
千岁鹤,为君舞。
人閒富贵虽朝露。也休学、许家马磨,终身贫窭。捉鼻彽头知不免,且把棋秤共赌。
莫问他、故人何处。小弟今年憔悴甚,但衔杯、不放银蟾去。
池草尽,昔时句。
禅室由来静,幽偏更此亭。天斋闲数日,夜坐或观星。
对越惟精白,功名要汗青。昔年陪锁闼,从未此居停。
山人聚景作池台,移得龙孙带雨栽。顷刻云开晴日上,便教阴过酒樽来。
岩前有古桂,鳞甲森苍苍。吹凉洗绿烟,永延清夜光。
郤林既已荣,燕山亦已芳。于今赠君去,愿挹秋天香。
游客重相欢,连镳出上兰。值泉倾盖饮,逢花驻马看。
平湖泛玉舳,高堰歇金鞍。半道闻荷气,中流觉水寒。
南风连天吹不止,雨急翻江潮头起。村村打鼓防水来,城外忽添三尺水。
水汹汹,哀吾农。高田束手已无策,须臾又作蛟龙宫。
我来城边望,四野阴凄凄。群呼走登屋,屋倒不可栖。
残阳一角悲秋草,白骨千年终不保。有家还比无家愁,有田转羡无田好。
吁嗟乎!此日之灾更切肤,民隐不达将溃疽。县官恐,跄踉趋。
请蠲议赈语郡守,郡守不问民其鱼。越日郡守来,云是亲勘灾。
茫茫大水不得进,高田低田安在哉!君不见,大江边,惨呼天。
弃儿为蛇食,卖儿不值钱。挈老携幼饿且死,十里五里无人烟。
生年三十五,读书亦荷补。况今手无尺寸柄,未得与尔诉冤苦。
侧闻灾簿上有司,见之忍使将流离?民兮民兮听吾语,圣朝宽大尔所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