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硕夫池亭赏莲

胡床尘尾挥长柄,风和入坐花容靓。
乍开还合晚照中,修竹佳人倚春暝。
此间此景乐最深,世路好恶君酌斟。
下车何必笑冯妇,投杼未免疑曾参。
江山信美来者稀,渊明独与田父违。
谁云宁食艾三斗,不如杯行莫停手。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官家有坏屋,居者愿离得。苟或幸其迁,回循任倾侧。
若当君子住,一日还修饰。必使换榱楹,先须木端直。
永令雀与鼠,无处求栖息。坚固传后人,从今勉劳力。
以兹喻臣下,亦可成邦国。虽曰愚者词,将来幸无惑。
鹦鹉鹪鹩赋,鹇宁愧二虫。
吾衰边幅窘,姑置小池中。
提辔傍险径,喜随双炬红。
薄云笼淡月,苦雾卷严风。
马害谁云屏,神休觊所蒙。
晨门未开钥,残梦续斋宫。
君子言欲艰,出口终身惧。
众人易由言,朝出暮已渝。
言之于一身,譬若户藉枢。
尔枢苟不慎,彼户将谁扶。
不重一语言,是轻六尺躯。
志言要有成,不成陷半涂。
耻言在克悛,不悛行卒污。
今吾观众人,一言异朝晡。
尔志既可见,尔耻复若无。
行将小人归,呜呼尔非夫。

下马一言,不及暄寒。昔年毛羽,今日肺肝。我怀如痞,君怀几许。

登堂直视,无心可举。明月浮空,清霜堕地。将军北园,金吾西第。

罗屏昼掩,金罍夜开。呼卢射覆,飞爵流杯。吾为若舞,若为吾歌。

剑去龙沉,逝将奈何。情长刻短,炉寒火青。歌尊乱箸,谁是主人。

鹏飞九万,为鸴鸠笑。我欲携君,连翩海峤。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影。

剑舞戎歌乐未休,煌煌芝火五城楼。班姬独卧昭阳殿,却捲珠帘望女牛。

芙蓉两颊映罗衣,笑拂钗头双凤飞。
仿佛疑施青步障,知君能解小郎围。

比来庭讼少,拙令称幽潜。爱日开朝幌,看云捲画帘。

澄神烹茗粥,忆古检书签。菽水清多乐,溪山意自恬。

韬光异耕钓,苦志念渔盐。骥足空思展,牛刀敢谓淹。

民心久当信,佐局美相兼。笑傲言祛隘,赓酬韵斗严。

囊钱如未乏,樽酒尚能添。园笋新成绿,池荷半露尖。

共谋怀坦坦,毋恤远炎炎。此兴欢无敌,逢人语必钳。

积善出公侯,今于葬地求。
樊崇如叵测,郭璞殆徒谋。
折臂终难验,控颐自可忧。
未抛金锁甲,焉问土馒头。
末契托外亲,夙昔承顾盼。
邓鄙听论诗,房陵共遭乱。
苍黄南山路,大雪将没骭。
事定访田家,山花已如霰。
燃薪代灯烛,新诗仰华绚。
雨余登近岭,春晴集两涧。
仿佛纸坊山,泉石眼中见。
形影一东西,音声阻河县。
驽骀自拘挛,鸿鹄谢羁绊。
俄瞻九天上,更觉斯文焕。
鄙贱集亹深,十年两遭难。
稠重荷顾存,凡庸辱推荐。
穷途感一饭,况此膺深眷。
门墙行欲近,仰止极昏旦。
余生不自意,复得亲谈宴。
存没割中肠,申章泪滂溅。

月明仙鹤飞来,孤山山上人吹笛。一湖云水,两堤烟草,四山花石。

漱雪心清,餐霞肌冷,个人无匹。便茂陵老去,玉簪殉土,终不上、相如册。

尚有玉梅相识,好姻缘、古今难得。笑他苏小寻郎,桥畔香车油壁。

菊蕊煎茶,渌波酿酒,陪君苏白。想天寒、竹里诗魂,可许我、呼而出。

孤松倚云青亭亭,故老谓是苍龙精。
古苔无花护铁甲,五月忽听秋风声。
幽人恐尔斧斤辱,独傍孤根结茅屋。
月明喜看清影摇,雪冻却愁梢尾秃。
昨夜飞霜下南海,山林草木无光彩。
起来摩挲屋上松,颜色如常心不改。
幽人盘桓重慷慨,此物乃是真栋梁。
呜呼!既是真栋梁,天子何不用是扶明堂?

小楼连夜听春雨。空庭湿阴浓聚。石润青肤,风梳翠发,遥界斜阳归路。

寻芳几度。任点缀残红,落花如许。梦醒酴醾,水绵无意羂飞絮。

游踪层记共驻。认莲钩浅印,香径閒步。断碣㩻樯,危阑卧地,绕遍愁痕如缕。

青钱可数。待吹送东风,买春常住。绿字模黏,壁间留旧句。

废郭夹清濑,孤墟生远烟。沙晴双鹭下,花暖一牛眠。

微雨近寒食,东风似去年。客程方鹿鹿,空对好春研。

蚕月舒以长,麦天和更清。初荷吐香芽,新蒲生紫英。

济济幕中客,眉间黄生明。膏车指乡国,言归奉寿觥。

上堂拜嘉庆,喜雨沦飞甍。斑衣学古戏,芳兰逗春荣。

世态今犹昔,万绪水火争。奔驰浪自苦,心胸沸庖烹。

贤哉吾景崇,养志轻利名。效官求便郡,晨暮请安平。

兹行天所佳,祥烟送晓征。要当感星聚,岂徒资月评。

坐惜年光变,辽阳信未通。燕迷新画屋,春识旧花丛。
梦绕天山外,愁翻锦字中。昨来谁是伴,鹦鹉在帘栊。
乾坤扫阴霾,晴色敞幽谷。
山川荐秋容,奇秀若可匵。
千岩寄一筇,万里付双目。
行行翠烟中,日与清景逐。
麦风翻蝶梦,花露湿蜂窠。
水阔浪痕帖,雨晴云气高。
酒功书下下,诗料办多多。
拟唤三高起,豪吟些楚骚。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郡守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即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可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