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生自湘西葬邗北,昙花一霎总因缘。魂归楚水应无路,夜夜春山叫杜鹃。
熙陵尝赋钓鱼篇,意属磻溪旧所传。治世代天今六相,中兴扶日跨群贤。
已栽桃李满天下,更卜林泉占海边。不似东山携妓女,一觞一咏度长年。
一从奉得去年书,报道江山已定居。应料于今台岳畔,还同自昔辋川图。
君臣终始如公少,将相声名自古无。何日雍容陪杖屦,松风山径竹篮舆。
绿塘深涨雨,红芰静舒花。卧上三竿日,晴喧两部蛙。
老饕犹善饭,水厄怯逢茶。拟到新池畔,来寻谢客家。
骑驴供奉午桥东,谢傅声歌孰与同。为恐黑头难早相,且从白社侣生公。
千门柳色沙村雨,十里荷香水阁风。岂似蛮荒愁苦吏,感春独泣乱山中。
书屋忽惊春雨骤,名花真怯晓寒馀。身随流水真应断,带绾东风力不如。
丽色总非歌舞日,啼痕还忆别离初。春光一瞥仙踪渺,欲向蓬莱更卜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