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静处高斋昼杜门,溪亭来往间开樽。钓台逸老心非傲,浮石仙人迹尚存。
对岸烟林双佛寺,隔滩风笛一渔村。濯缨岂独酬吾志,清有沧浪示子孙。
梧桐滴露鸣金井,夜耿耿、如年永。月明栖鸟数移柯,有似佳期不定。
华年迅速,碧霄迢递,别恨空心领。
青鸾怕见单栖影,任网遍,盘龙镜。盈盈一水隔双星,肠断羽迷鳞暝。
消愁凭酒,惟应无柰,酒与愁同醒。
不是干时客,零丁向吴越。家贫访故人,吞声学干谒。
先鬼能文章,清新好气骨。遗篇犹入梓,桂枝已摧折。
不忍念姓名,逢君滋哽咽。哀哉勿复言,长风捲愁雪。
舟下襄樊北,山围汉沔东。依依双岸柳,漠漠一帆风。
小市林檎碧,新渠水稻红。旧游如昨梦,彷佛近湘中。
古者四民今六民,为添释老不耕耘。三农重困皆因此,况有张颐百万军。
白鹇已没黄龙去,百二山河只夕晖。东海有波填帝女,苍梧无路怨湘妃。
厓前古木传金柝,海底鲸鲵护宝衣。惟有哀歌亭上月,夜深犹伴旅魂飞。
我来初阳山,高步陵春风。竹松一何阴,郁翠入半空。
稽首勾漏仙,拟觅脩静翁。飞驾忽有适,闲房卧丝桐。
翻书慰遥心,观化嗟转蓬。欲问玉虚事,神物若为通。
白羽何处来,犹自碧海东。凭尔寄我思,扬言。
长河上桂月,澄彩照高楼。分帘疑碎璧,隔幔似垂钩。
窗外光恒满,惧中影暂流。岂及西园夜,长随飞盖游。
岁杪涉风烟,连村熟芋田。路危枫叶断,石险桂根悬。
鹿栅成山垒,渔梁阻涧泉。争心逐时化,耕凿喜安然。
胡海惊飞檄,朝廷议徙薪。登台图騕袅,虚阁待麒麟。
急难征兵远,疮痍转饷频。共愁车马地,歌管自平津。
花前踪迹已茫茫,梦里寻君枉断肠。再世纵为连理树,此生那觅返魂香。
帘窥燕语翻歌拍,竹罥游丝学舞裳。一自缄题遥诀后,几回临宴不成狂。
蓟门相对故人情,同拜新纶事远征。明月一轮巴子国,秋风匹马鄂王城。
羞言桑孔多心计,旧识于张有盛名。他日江天遥忆处,黄矶白渚楚云平。
仗节多臣子,从容就死难。忠怀吞瀚海,义气压衡山。
魂断关河杳,名存草木香。丈夫无别泪,含笑赴云阳。
丛山虎豹走斑斑,石砦柴门昼亦关。旧俗敲残铜铸鼓,南风吹瘦月成环。
诗情渐冗能为崇,海色无多莫洗颜。紫蝎金蚕愁蛊毒,故乡惟冀得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