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掩卷时。时过犹能用归妹,物伤长惧入明夷。
夏商盛日何由见,唐汉衰年争忍思。畎亩不忘天下处,尧夫非是爱吟诗。
呼龙种玉夜相先,亲祷那凭太史占。天借春容装苑木,晓催风片舞宫檐。
胜游独许梁宾友,高卧谁寻汉孝廉。垄麦青青无近远,三农知自帝恩沾。
云里轩窗半上钩,望中千里见江流。高林日出三更晓,幽谷风多六月秋。
仙骨自怜何日化,尘缘翻觉此生浮。夜深忽起蓬莱兴,飞上青天十二楼。
搅云飞雪一番新,谁念幽人尚食陈。髣髴三生玉川子,破除千饼建溪春。
唤回窈窈三都梦,洗尽蓬蓬渴肺尘。便欲乘风度芹水,却悲狡狯得君嗔。
少别老逢情更真,中经四十九年春。青山昨日先君迹,白发而今我辈人。
世数交游昨作證,话生感慨酒淹巡。旁观莫怪多留恋,求旧原非一面新。
前身定解星前语,生就玲珑。多谢东风。放出桃花满镜红。
分明六曲屏山路,那得朦胧。心似孤蓬。长系残香薄醉中。
春风萧索为谁张,日暖仍熏百和香。遮处好将罗作帐,衬来堪用玉为床。
风吹乱展文君宅,月下还铺宋玉墙。好向谢家池上种,绿波深夜盖鸳鸯。
玉指新传小忽雷,凌晨已按两三回。明知阿母娇怜甚,频唤梳头不肯来。
十年不到天平寺,云白秋清山更奇。落木声中森万笏,古台高处有穹碑。
鸣钟未入支郎院,下马先瞻范相祠。祠下云泉流不住,悠悠千古动遐思。
君行感牢落,风雨此扁舟。一棹竟流水,千峰生暮愁。
江声随梦远,云影与天浮。归及梅花放,孤山最拥万家。
十载门墙重接席,槐阴清映碧烟纱。
城郭依稀小画图,佛光迥照铁浮屠。斑斓归洞见盘瓠,格磔满林闻鹧鸪。
蒸水北吞双练急,湘山南耸一螺孤。停鞭欲问炎州事,不奈侏离见矮奴。
青青百尺桐,乃在南山岑。朝阳生其颠,上有五色禽。
昔闻有虞氏,斲为太古琴。一弹南风操,可以涤烦襟。
如何千载下,筝笛贵哇淫。引领望苍梧,悠悠白云深。
东海有蟠桃,结根何岁年?花开不关春,霜露不系天。
仙种固灵异,未知树所缘。我欲往问之,代无绝世贤。
适来王母至,遂奉武皇筵。骄主好自诞,后来信谓然。
愚者谅多惑,智者当不传。
三重冈陇扼西东,八堡旌旂在眼中。大帅不图成阱虎,小人容易化沙虫。
军声尚鼓涛头白,土色疑含战血红。谁信当年全胜地,平原无险众山童。
黯然南浦销魂别,画屏梦见关山月。背镜不须啼,隔帘鹦鹉窥。
漏声花下露,泪尽天明去。心字麝成尘,炉薰断续闻。
秋风有寒意,所忧在农时。苦雨日以至,吴棉摧可悲。
藤轩积阴黯,湿晕生书帷。老干若梯磴,静夜腾鼪狸。
可怜双鹊来,不敢栖虬枝。腐草知多少,为萤争飞追。
微明亟自炫,遑计霜雪期。霜雪岂有择,无为长嗟咨。
木叶倏已脱,松柏彫总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