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

崔君初来时,相识颇未惯。但闻赤县尉,不比博士慢。
赁屋得连墙,往来忻莫间。我时亦新居,触事苦难办。
蔬飧要同吃,破袄请来绽。谓言安堵后,贷借更何患。
不知孤遗多,举族仰薄宦。有时未朝餐,得米日已晏。
隔墙闻讙呼,众口极鹅雁。前计顿乖张,居然见真赝。
娇儿好眉眼,袴脚冻两骭.捧书随诸兄,累累两角丱.
冬惟茹寒齑,秋始识瓜瓣。问之不言饥,饫若厌刍豢。
才名三十年,久合居给谏。白头趋走里,闭口绝谤讪。
府公旧同袍,拔擢宰山涧。寄诗杂诙俳,有类说鹏鷃.
上言酒味酸,冬衣竟未擐。下言人吏稀,惟足彪与虥。
又言致猪鹿,此语乃善幻。三年国子师,肠肚习藜苋。
况住洛之涯,鲂鳟可罩汕。肯效屠门嚼,久嫌弋者篡。
谋拙日焦拳,活计似锄刬.男寒涩诗书,妻瘦剩腰襻。
为官不事职,厥罪在欺谩。行当自劾去,渔钓老葭薍.
岁穷寒气骄,冰雪滑磴栈。音问难屡通,何由觌清盼。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猜你喜欢
将相有更践,简心良独难。远图尝画地,超拜乃登坛。
戎即昆山序,车同渤海单。义无中国费,情必远人安。
他日文兼武,而今栗且宽。自然来月窟,何用刺楼兰。
南至三冬晚,西驰万里寒。封侯自有处,征马去啴啴。
楼外江山展翠屏。沈沈虹影畔,彩舟横。一尊别酒为君倾。留不住,风色太无情。
斜日半山明。画栏重倚处,独销凝。片帆回首在青冥。人不见,千里暮云平。

䰒松睡起揽诗编,信手翻来诵数篇。忽有篙声仍绝叫,隔篷知是上滩船。

相君东合冒寒开,朔雪贪随乐事来。
腊信未通先漏洩,台光欲近却迟回。
势轻漫拟凌歌袖,片小才能缀酒杯。
寂寞相如孤客在,定应授简属邹枚。

罗带无风翠自流,晚寒微亸玉搔头。九疑不见苍梧远,怜取湘江一片愁。

昔闻有士黄山巅,讽经报母多岁年。板阁有客夜投止,声彻三界悲人天。

有时狂风越岭至,咻若有物伏户边。黑云蜿蜒迸入室,经字俄翳灯难然。

精诚向母愿无尽,虽有异感心不迁。我今诵经庐山里,冀瘳女疾中悬悬。

天伞盖云衣服云,忽若飘拂周大千。尘根悠忽少精进,远隔净域犹天泉。

安得诸根箭脱弦,我亦身坐西方莲。但求漏果世缘重,寸心遥爇香炉烟。

五十虽非寿,休嗟不憗遗。
赏延姑可待,子贵竟何迟。
异鹊惊蝉蜕,凄风落木芝。
乘骢千里客,歌罢不胜悲。

一枝雪里冷光浮。空自许清流。如今憔悴,蛮烟瘴雨,谁肯寻搜。

昔年曾共孤芳醉,争蛮玉钗头。天涯幸有,惜花人在,杯酒相酬。

看雪望春何处好,城腰山腹暂来登。人知容足无馀愿,便是章华与九层。

陈情晓下紫宸朝,阿母云舆度绛霄。珠履名高西府幕,斑衣色借上公貂。

花深楚苑春鸣棹,月满隋堤夜听箫。别后思君何处望,淮南芳树广陵潮。

悄怆寒山晓,凄迷野水昏。长桥通古寺,小艇背衡门。

路尽双松上,云生乱石根。如行南岳暮,遥见祝融尊。

故人家在河边住,吏部书从天上来。愧我挂冠归去晚,柳花飞尽楝花开。

江风吹帆倏数里,野花笑人应独行。更须对雪开金?,要听邻船搊玉筝。

驱车终日,留侬喘息。徐语向郎,郎意毋亟。

故人家住大江边,又踏鸥波已七年。养鹤亭深栽竹地,读书窗袅煮茶烟。

论交有道惭垂顾,推毂无能与荐贤。莫道相从忘夙昔,梅花冰雪岁寒天。

江山历尽几施功,方得逢人话昔同。春到洞庭无壁岸,鸟啼西岭月生东。

雨霁遥空木落时,危亭南望倍依依。
白莲旧社人离久,丹阙经年信去稀。
入观夜堂江月满,挥松秋殿昼灯微。
林中自有吾庐在,请益终期海上归。

悠悠乱片花空舞,冉冉轻丝晴昼长。楼下怯寒香袖薄,破愁春酌浊醪香。

思当绝处口频呼,天重此缘以少迂。话别只倩吟作使,销愁难仗酒为徒。

深情坐对星横斗,韵事依稀雉转卢。愿学山川容雁过,怀人字字可能无。

去年元夕。曾被雪花淹黑。到今年。稳料春能霁。谁知月怕圆。

雨偏连夜雨,天竟不成天。阁过观灯兴,待明年。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