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

崔君初来时,相识颇未惯。但闻赤县尉,不比博士慢。
赁屋得连墙,往来忻莫间。我时亦新居,触事苦难办。
蔬飧要同吃,破袄请来绽。谓言安堵后,贷借更何患。
不知孤遗多,举族仰薄宦。有时未朝餐,得米日已晏。
隔墙闻讙呼,众口极鹅雁。前计顿乖张,居然见真赝。
娇儿好眉眼,袴脚冻两骭.捧书随诸兄,累累两角丱.
冬惟茹寒齑,秋始识瓜瓣。问之不言饥,饫若厌刍豢。
才名三十年,久合居给谏。白头趋走里,闭口绝谤讪。
府公旧同袍,拔擢宰山涧。寄诗杂诙俳,有类说鹏鷃.
上言酒味酸,冬衣竟未擐。下言人吏稀,惟足彪与虥。
又言致猪鹿,此语乃善幻。三年国子师,肠肚习藜苋。
况住洛之涯,鲂鳟可罩汕。肯效屠门嚼,久嫌弋者篡。
谋拙日焦拳,活计似锄刬.男寒涩诗书,妻瘦剩腰襻。
为官不事职,厥罪在欺谩。行当自劾去,渔钓老葭薍.
岁穷寒气骄,冰雪滑磴栈。音问难屡通,何由觌清盼。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猜你喜欢

除却吟诗总是尘,道人应笑可怜人。固知参请能成佛,未到升腾且咽津。

村落风烟常似腊,禅房灯火已如春。会须随例餐䭔子,聊借明窗暂作邻。

云涧之癯,有诗盟未了,鸥泛江湖。一官直为仙耳,不受尘驱。高情逸韵,自兰亭、已后都无。准拟画、剡舟夜雪,与君相对成图。
半竹苔寒如此,问谁欤来者,鹤伴熏炉。何如贮之天上,风露冰壶。江南春早,想梅花、不肯欺吾。疑便是,孤山之北,水香月影林逋。
题诗藓壁墨花新,俯仰之间迹已陈。
检点不同今老大,受持只是旧清贫。
蓬蔂笠渍班班雨,荷叶衫枯蔌蔌尘。
枉废春锄成底事,重来惭见耦耕人。
头上尘冠岂易弹,匣中长剑箧中丹。
放怀风月真余事,好向朝廷策治安。
神池泛滥水盈科,仙跸纡徐步辇过。
纵棹洄沿萍溜合,开轩眺赏麦风和。
潭鱼在藻供游咏,谷鸟含樱入赋歌。
寄语乘槎溟海客,回头来此问天河。

北斗栏杆南斗横,竹林今夕梦难成。愿凭织锦天孙指,谱出阳关叠外声。

万里河山俱帝业,如何谋计只神京。备边自是千年计,塞外谁人筑五城。

炎宵不能寐,起坐蹇絺帏。繁星丽中天,明河连曙晖。

凉风不满鬓,落月犹在衣。中庭草木稠,宿露朝未晞。

人生亦旦暮,急景无停机。抚时怀美人,欲往情依依。

暑寒互推迁,安得愿无违。

吾宗谨静务诗书,待制以来人共知。岂可甘令后人说,承家不淑自吾儿。

春水平田鹭一群,黄花陌上野香薰。若为雨霁犹屯雾,总以松多易染云。

洞拂古莎雨鹿女,原留新迹过山君。马蹄闲踏萧森影,夜月朝曦两不分。

年年老菊费栽难,每到秋来借倚阑。老我白云红树子,如今都作此花看。

良人赠我明月珠,永托团圞誓无违。岂期生子发未髫,竟以王事捐其躯。

妾身既作杨家妇,抚此孤儿事坚守。明月之珠深自藏,千金不落他人手。

青丝发断今复长,妾心直与珠争光。推门鬻市卒不售,死将地下还阿郎。

玉堂学士文章伯,为发幽贞播金石。千载少以曹家妻,凛凛遗风可相敌。

女媭遗事弟亲知,书罢双悬泪若丝。潭水每归怜放逐,粥炉无复燎须眉。

班门有女成三士,窦树如君占一枝。好志不应无外史,岂将文字斗雄雌。

丈夫一死谁能惜,直把微躯脱汉王。
不学贪生求富贵,族夷身戮恨尤长。

沈水烟消启绿窗,凉秋又见木蕖双。日斜睡起银屏里,应是相思到曲江。

秋风万里送南征,一疏声名满帝城。酒市歌楼寻侠客,人间何处有荆卿。

刈芝苍松根,触石得鸣玉。泠泠涧底声,泻破寒芜绿。

抱瓮出云中,夕阳下西麓。

今日非昨日,今年异去年。请君但沽酒,莫惜杖头钱。

不信吾生终饿死,得失置之休问天。

最爱仙人卧白云,一竿来此钓红鳞。我今不学磻溪叟,行作宗雷社里人。

山错褒斜斗穴争,谷阴风栗雪岩明。马前冻树矜严色,冰下微澌苦喑声。

孟德霸才空论险,子真隐处漫逃名。攀飞未拟愁猿鸟,直上青天倚剑行。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