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杖站在池塘边,西风拂过,托着残叶的荷柄微微倾斜。
突然看到这一派秋景萧瑟中,一枝荷花迎风开放。
西风:指秋风。
张光启生活于明末清初,入清,隐居不仕,享年八十馀。从这首小诗的内容来看,写此诗时,他已是策杖而行的老人,但耳聪目明,身体尚健。
在一个败荷零落的秋日,诗人拄杖独自站在荷塘边,秋风一过,无数托着残叶的荷柄随之鼓斜倾倒。但是,他再举目远望,只见满目凋零的秋景中,却有一朵新开的荷花突兀的闯进了他的视线,他不禁眼前一亮,心中激动之情不以言表。诗人不说一朵花而说“一枝花”,这表明他注意到的,不只是花朵,而且还有花枝。在众芳摇落、荷柄斜倒映衬下,挺直的花枝托着鲜花,不仅美艳,而且显出一种不为环境所左右的独立不羁的精神。诗人直接描画出的是残荷中的一枝新花,谁又能说诗人不是在借以歌颂这样一种不屈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呢?
本诗前后对照鲜明,如果说,读前两句诗,我们心中可能生出对诗人老境凄凉的同情,那么,当读到后两句时,就只有对作者坚贞不屈、不折不挠的精神的钦佩之情了。张光启无意于为自己画像,但这首小诗却成了诗人晚年极为生动传神的一幅小照。
张光启,字元明,章丘人。明诸生。有《张仲子诗》。
学语雏莺在柳阴,临行呼出翠帷深。通家不隔同年面,得路方知异日心。
趁著春衫游上苑,要求国手教新音。岭梅不用催归骑,截?须防旧所临。
侵旦满城雪,从天万里风。阴沈朝日变,惨澹宿云同。
径渡湖沙远,群飞海上空。崩腾兼上下,眩晃失西东。
帝所银为阙,河滨贝作宫。瑶林高不极,璧水阔无穷。
巨丽神仙境,精微造化工。霏花争烂漫,喷雾极溟濛。
埽洒埃尘豁,苞含物象充。牛衣愁病客,鹤发思衰翁。
侵冒貂馀黑,凭凌火似红。厉威深刻轹,正色坦昭融。
妒舞多珍鹭,迷群有断鸿。阳微怯频复,阴老恣骄雄。
蔀屋贫奢等,辉窗昼夜通。岁华惊朔易,故老识年丰。
占赋惭宾右,闻歌慕郢中。闭门徒自喜,乘兴力难崇。
趋召颠隮叹目昏,旋闻予告荷深恩。药颁西域千金剂,酒赐初筵九酝尊。
默忆旧书忘昼永,行吟冷署觉春温。摩挲素壁光于雪,思得参书写树根。
元从生处乐,肯向死前休。花底人閒世,如何不梦周。
内台最近燕南幕,博士台郎有此除。山泽何当大人赋,寄声多谢马相如。
柳台临新堰,楼堞相重复。窈窕凤皇姝,倾城复倾国。
凤梭停,银潢静,仙軿直下云表。耿离愁,经年惯、桂香吹老。
蛛丝空网旧恨,剩曝衣花袅。判无睡,正怕看牵牛,画屏凉早。
犹记晚妆试了。倚针楼、拍肩欢笑。曾共指、断桥鹊应填好。
芳盟尚在吟抱。奈顿添凄悄。卷帘惊见,斜河催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