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的人一般讲求修心养性,与世无争。也讲因果循环,众生平等。这首作品里也有这样的观点出现。可能这正是作者隐居前最后对红尘的回顾,里面还有看破尘世的意思。
像许多隐士一样,诗人也曾远足游历,因此寻到了心中理想的隐居地点,这可能是武当山,又可能是华山。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华山上也有道观。深山历来为修道者的所爱,因为山中就连四时也不于山外的相同,有安静的环境,又有简朴的生活必需品,如山泉、野蘑菇、山野菜、古刹遗迹也是山林里保存的最好。因此诗里最后也表示诗人最终还是要回归山林,隐居起来的。这有他自身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印记。
说他看破红尘,其实在第一句里“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中就点明了。后面的两句可以说是对这一句的补充说明,最后则是对立志归隐修道的表白。红尘游遍,唯有青山是最向往的,说明对诗人来说俗事已经是如过眼云烟般了,诗人通过十年的磨砺,终究决定归隐修道,这除了消沉,还有一种独特的清醒。这从后面对选择归隐的解释“紫绶纵荣怎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中可以领会到。说诗人隐居有时代因素,也是因为这两句中还有对世事的一些批评。最后表露出的对自然的欣赏和喜爱似乎说明了他并非不爱热闹,繁华的世间,只不过逃避的是不该有的战乱和人祸罢了。大自然的生机正是诗人向往的,他要远离的是腐败和颓废的环境。所以诗里就有“野花鸣鸟一般春”这样的句子。与其说诗人想弃世,不如说诗人是想洗刷自己的思想,用朴素的生活历练自己,以达到修道的本来目的。
嶰竹吹新阳,端门飞晚雪。忆随侍祠官,走贺屐齿折。
帘垂白玉楼,风度苍龙室。斋殿宿皇舆,修廊向鸣玦。
寒风吹忽散,万象森可阅。星言催夙驾,天仗含璧月。
圣心有忱诚,天意有施设。谁为白雪歌,入奏黄金阙。
寓形宇宙间,佚我方以老。流光安足恃,百岁同过鸟。
顷予萦网罗,文采缘自表。自古岁林人,何曾识机巧。
但记寒岩翁,论心秋月皎。黄香十年旧,禅学参众妙。
虚怀养天和,肯徇奔走闹。官居职事理,晨起何用早。
桐阴满西斋,叱吏供洒扫。眷予东南来,野饭煮芹蓼。
葆光既清高,令尹亦高蹈。相将古寺行,软语颓晚照。
公家有畸人,虚缘能自保。卜筑嵩岁阳,何当从结好。
中岁饶胜景,一览未易了。何时命巾车,共陟云外峤。
翻思筋力疲,不复追踊跳。公诗拟《南岁》,雄拔千丈峭。
形容逼天真,邂逅识其要。藩篱吾未窥,敢议穷阃奥。
琅然者是何声,因风飘入深闺底。蝶蜂引处,卖花声乱,倍添娇脆。
蓦地谁家,兽环小响,轻摇栀子。见一双小玉,盘龙暗捧,和羞映,中门里。
出匣一轮新水。要秋宵、凉蝉斗美。红绵揩罢,扑将紫粉,洗他空翠。
此际菱花,宛如月样,佳人心喜。只晚妆拢鬓,无端忽忆,嫁时情事。
元化陶钧外,中枢斗极边。济时俱陟降,均逸暂蕃宣。
近辅城连十,东方骑累千。亲欢主于适,时论老而传。
养志古何有,承颜能浩然。君羹鼎味在,綵服衮衣联。
德表真希世,天伦略比肩。名今万石最,学肯一经专。
相戒南陔养,赓歌棠树篇。埙篪盛迭奏,金玉烂相鲜。
锡类迂深眷,怀归私自怜。一闻诗礼意,特悟昔人贤。
笑将裙带缚箜篌,更卸金钗当酒筹。此夜嫦娥最相羡,月轮斜照合欢裯。
黑水之北山崷崒,阴岑遮回半边日。孤根低蟠地底深,方顶高耸云间出。
暮色入林生黯黪,阳光满野转萧瑟。棱棱白石砺锋铓,惨惨黑纹傅髹桼。
岂有藤萝缀长蔓,更无楂栗垂秋实。鬼神呼雨峰峦重,魍魉啸风崖壑溢。
我行其下畏窅窱,人迹未逢增懔慄。径途在眼又辙迷,隶子攒眉愁路失。
涧水曲注走蛇蚓,峡角束窘罗梏桎。最忧棘茨能破肌,为陷坑阱屡屈膝。
负耒不见收野芋,登梯谁与割崖蜜。扪参历井古所难,履险乘危兹未毕。
仙药旧闻采方壶,天池行且窥太乙。滈沣鄠杜不汝容,寂寂孤云闭石室。
春晖知在閒庭宇。回头渐迷平楚。枚宅巢㹳,韩台絮蟀,都是旧曾游处。
斑衣漫舞。甚淮水东边,白云终古。独自看天,断笺忍续采兰句。
彭城又成閒阻。变阴晴众壑,才散还聚。出岫无心,归村易失,莫忘垂纶前渡。
乡愁正苦。指秋树萧萧,叶声如雨。问讯沤家,有南来倦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