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舍竞诜诜,号天日月昏。有绡传秀像,无药反英魂。
右棘官虚位,西山墓闭门。遣余衣上泪,时复有啼痕。
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树石,溪塘幽窃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拿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
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桥四面触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
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视昔,亦有怨耶!壬寅季夏之望,与箨庵、茶村、伯玑诸子,倚歌而和之。箨庵继成一章,予以属和。
嗟乎!丝竹陶写,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而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得传于后世,增怀古凭吊者之徘徊感叹如予今日,未可知者。
迟迟帘影映清宵,日照池塘冻欲消。公主梅花先傅额,美人杨柳未垂腰。
纱窗绣冷梅馀线,绮阁香浓绕画绡。试问待儿芳草色,阶前曾长翠云条?
青苹袅袅漾微风,轻舸逍遥暂此同。客里绿蒲惊节换,尊中清酒觉愁空。
一径荻芦行不尽,数洲鱼鸟戏相通。向晚前川箫鼓发,犹疑风景似江东。
玉殿菆宫启,龙輴叩陛初。严兵犹惊夜,列仗已当车。
路指新陵阙,窗留旧简书。移班近东处,风月一帘虚。
世界几微尘,古今一昏晓。笑谢区中缘,独立万物表。
运屯百六,天罗解贯。元皇勃兴,网罗江汉。仰齐七政,俯平祸乱。
化若风行,泽犹雨散。沦光更耀,金辉复焕。德冠千载,蔚有馀粲。
作劳田中归,酒味薄可漉。人生一醉饱,良不负吾腹。
牵携影参差,歌吹非有曲。流风一胥靡,此乐不可复。
吾人孰非古,亦有心与目。封伦恨不留,重睹贞观俗。
昔在唐虞世,苗民有不服。地硗知良农,畜瘠求善牧。
愿持画史心,献君比和玉。朝来愧斯图,恻怆意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