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味薄时共笑,野人犹相高。春田有馀暇,馈我杞与蒿。
酌酒谢其意,采之亦诚劳。城中多好事,过半称贤豪。
杯肴具五鼎,珠玉轻一毫。将之献门下,皆有千金褒。
何故背此计,而反从吾曹。淡泊徒自乐,膏芗未能叨。
信知老农美,颇欲耕东皋。因閒有馀力,从尔观芟薅。
未誇长管入手便,政须短管护铦锋。未染濡时常著帽,忽□脱帽走蛟龙。
历历斗维,王畿所止。滔滔灊汉,天步之纪。金耀圆图,玉澈方汜。
蕴灵擢秀,载笃君子。
于穆君子,左角佩觿。从群竹骑,取俊游儿。昂昂千里,宛宛长离。
同规同矩,异雄守雌。
早弃幼志,夙耽强学。唯道是修,何土不乐。将英竹箭,聊游稽岳。
容止可观,进退可度。
有德有行,如圭如璋。乐山乐水,令问令望。辞家观国,为龙为光。
唯兄唯弟,元方季方。
汉北张生,洛阳贾子。秩宗是佐,淑问不已。佥曰允谐,肃恭帝祉。
于斯为盛,齐称得士。
中槐如宿,上阁如云。握兰正典,执笔司文。方瑜等润,比桂争芬。
能照时宰,绩著人君。
帝子南牧,孔殷是抚。白水悠悠,青原庑庑。贲之束帛,不日来取。
如马如枚,长裾上府。
咨余下走,中田获菽。乃裹糇粮,遂去乡塾。既曰觏止,朝游夕宿。
如佩萱兰,久知芬馥。
共化之选,古谓惟良。能柔下邑,必惠上邦。大君有命,朱襮绣裳。
方同汲子,重卧淮阳。
嘉命显承,方驾兰汜。如彼飞鸿,抟风千里。极目宁皋,劳心无已。
苏歌有慰,逖听倾耳。
烧土乃成埙,八音有瓷作。桐材易以制,取韵果奚若。
尝闻古琴台,列瓮宛藏橐。鸣弦应虚响,风籁转松壑。
谁令哀玉弹,翻向陶家托。修内重官窑,供御想如昨。
希声代传宝,长奉歌风乐。赋质谢虫穿,无劳鞠通索。
古黝隐沈沈,冲然具元泊。鉴赏自天题,浮光映铜雀。
平昔著书今粗毕,南还终欲隐罗浮。初春况遇故乡子,终夜更誇沧海游。
但贵羊城风物好,岂辞梅岭路歧脩。应须相与葛洪辈,抗迹山林送白头。
豪家游赏占头船,趁得风轻放纸鸢。手拍丝轮争上下,一时回首看青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