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学士既归夫子道,吾儒宜识仲尼心。当年删出诗三百,时复弦歌不废琴。
荣木,念将老也。日月推迁,已复九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采采荣木,结根于兹。
晨耀其华,夕已丧之。
人生若寄,憔悴有时。
静言孔念,中心怅而。
采采荣木,于兹托根。
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贞脆由人,祸福无门。
非道曷依?非善奚敦?
嗟予小子,禀兹固陋。
徂年既流,业不增旧。
志彼不舍,安此日富。
我之怀矣,怛焉内疚!
先师遗训,余岂之坠?
四十无闻,斯不足畏。
脂我名车,策我名骥。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静练涵虚光,赪霞散奇绚。繁葩竟何力,矫此炎威煽。
逶迤映华馆,窈窕移清宴。污黦岂独殊,高怀亮谁见。
世人贵稀得,纷晻神先倦。鳞鳞秋水间,凉红坐疏贱。
微波亦何托,孤香若为恋。尽日对方池,逍遥欲忘膳。
却怜西商急,转幸孤赏先。怜赏难自任,遐心滞閒院。
霜鬓老人踏雪来,手持藜杖坐莓苔。单衣破絮苦风冷,抚膺痛哭颜如灰。
我问老人何所哭,答言于今岁九六。少年不识兵火惊,日饱稻粱卧茅屋。
一朝忽报军贴至,关北关南事暂异。顷闻乾坤亦崩坼,鼎湖无处攀龙驭。
咸阳宫阙作尘飞,日暮空闻杜鹃悲。貔貅百万恣横嚼,九土行人尽啼饥。
生男十五从戎戍,生女十五为军妻。老夫年大得二儿,县官抽点防关西。
辞家一去十五载,又调关东射鲸鲵。我欲向邻问生死,吏卒叩门索丁糜。
少儿南山刈马草,飞丹催促嫌行迟。烽烟不靖兵不止,二男万里无归期。
生逢离乱不可说,垂老悲伤那得知。呜呼老人之言有如斯,吾身虽在亦可危,相与痛哭城南湄。
朔风吹高林,颓浪日东逝。乱起如于风,他心何可制。
当年金直指,受命乱军际。破产捍危城,捐躯先自誓。
所志无依违,天阶有崇替。追攀三月弓,一体殉先帝。
城下洄?水,湛兰清且厉。蛟螭不敢游,雨雪常相蔽。
身前有君臣,身后有伉俪。附祀得三坟,累累还相拟。
呜呼板荡初,麟获伤反袂。懦愚务苟随,翻觉生死细。
丈夫重末路,吾道观衰世。要当去取明,底论谋不济。
下马拜斯人,关河空洒涕。为赋《大招篇》,自投流水澨。
春秋煐膋萧,吉日迨邦祭。放?灵之来,神哉般流睇。
其下若风马,北来行甚锐。默坐眺八乡,奚须环奇丽。
四围春草生,千载哀湍闭。死者长已矣,存者德音继。
吾爱孝廉公,保孤存本系。婴杵获同心,幽明事一例。
况复故司徒,宗邦多遗惠,敝庐咫尺间,闻政如鲁卫。
直指西巡狩,秦天一再霁。至今共伏腊,先后垂棠碣,悠悠吾所思,乃在江海裔。
从泣战城南,美人空迢递。泫然登斯祠,慷慨感深诣。
澄波既终古,皎月无年岁,白云著为堂,嘉夜著为砌。
东西植梧桐,左右种椒蕙,上有双凤凰,飞鸣何嘒嘒。
寄谢后来人,闻风同勖励。
南山冲道厄?砑,井邑萧疏树影遮。桥断浑河争倚石,地留故苑失飞花。
高排虎落凌云险,强挽乌号却月斜。谁谓从军无苦乐,翻令征士不思家。
榆翟承恩日,螽斯衍庆年。岂期哀博望,仍复别甘泉。
避辇风犹在,当熊事已前。独令青史上,重续仲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