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一径斜临水,长汀曲抱沙。古来鸿鹄侣,霅上白云家。
种橘开新溜,寻芝数落霞。武陵溪不远,石壁有桃花。
尘土败名如败敌,云山招隐似招降。漫倾鲁酒醒犹独,聊发吴讴调本双。
谁念佳人在空谷,自同渔父老清江。它年对榻分馀地,风雨萧萧夜打窗。
青女初裁,素谷长门,冷落金茎囗注。只有丽娟,琥珀缨裾,艳绝披香蕊女。
瑶圃葩芬,更掩映、锦云珠雨。辛苦。见婉约朱栏,不禁幽暮。
便是泪染灵芸,著红玉壶中,向人如语。千丝铁网,百宝流苏,傍他海棠何处。
留待深秋,恐化作、晚霞归去。难据。把金剪、甚待重做。
南州孟秋月,维日二十五。回风吹层霄,飞云过疏雨。
客从金华来,款曲置樽俎。况有匡庐仙,貌古心亦古。
襟期事萧散,笑傲忘宾主。哀弦发秦声,修眉善胡舞。
秋辉能娱人,夜色满庭户。翛翛风叶鸣,泫泫露花吐。
春波杯中月,不照坟上土。缅怀琦龙门,扁舟下南浦。
东窗日白林鸦号,居士偃卧三间茅。有如瘦马嘶寒郊,忽惊撼屋风萧梢。
波涛万顷翻檐坳,南箕簸扬不遗力。荒园草木遭戕贼,起视槐柳余空株。
竹枝摧折救不得,就中芳菊可痛惜。篱边狼籍无颜色,黄花惨淡叶深黑。
直疑风伯心似铁,粗豪不惜风景裂。秋深暂知阴用事,姑缓数日亦佳绝。
菊本后凋乃先萎,含情欲诉无由彻。我为移植盆盎间,手汲新泉洗冻颜。
置之案侧傍砚山,呜呼菊兮托根幸在幽人屋,一任户外狂飙三日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