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桑代作鼓,剥取鼍皮蒙。远从炎汉末,留驾梵王宫。
忆昔丧乱初,群雄相交攻。阵云迷夏口,烽火照江东。
艰难百战余,冀以树丰功。如何逞淫奢,霸业转蒿蓬。
萧条金粟山,台殿何穹隆。六时闻梵放,万虑息虚空。
渊渊斋时鼓,间兹清夜钟。空堂但一振,吼怒惊罴熊。
昔作三军气,今伴佛镫红。世谛有时尽,净业无时穷。
怀哉阅尘劫,谁复论英雄。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兰陵秋冷隔江潮,莺柳烟堤昔梦消。解唱清真旧词句,天涯肠断沈梅娇。
四大圆光攒一簇。明月清风开慧目。法身养就道根芽,仙童身执天花竹。
会弹弦外曲。本性莹若荆山玉。乐真欢、闲吟碧洞,闪出祥烟绿。
苦尽甘来天赐禄。日月交宫真反覆。无中别有好家风,免投胎舍重捞漉。
性灯常照烛。应化太虚通纯熟。个灵明、包罗万象,出离生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