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尔漳南信,愁予冀北天。嗟咜春事晚,懒慢世情捐。
日落黄河远,秋惊白发先。狂歌对明月,莫受众人怜。
好花开到红榴,帝城明日端阳届。先生寿旦,官厨细酒,士林嘉会。
内阁当年,七人同事,四人今在。一人千里外,还留鼎足,欢相对、须拚醉。
不改平生刚介。更华发、朱颜无改。声名事业,安荣忧患,从前无愧。
绀雪晨餐,黄庭昼咏,出尘潇洒。碧云冠,往来天台雁荡,作人间瑞。
烛残绮席未知寒,夜禁严城苦不宽。只隔禺山盈尺地,自邀春色向南端。
六凿相攘总失真,一诚无妄见斯人。指挥直拟回天地,祭祀还能给鬼神。
别室蓍龟先兆汝,前楹鸟雀自相驯。明年执玉朝廷上,会见尊严动缙绅。
周纲陵夷九鼎轻,玉帛交错朝蛮荆。熊虔北睨志未已,积材垒土搀青冥。
姬姜丽质郑卫音,台中燕乐森如林。汾沮远略肘腋变,乾溪一散愁人心。
荒山饥走归无所,睡酣又失涓人股。棘闱深闭魂魄飞,申亥负尸埋浅土。
章华台上空子规,啼杀游魂终不归。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诚知其易也。使秦过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忧夫张仪也。惟其不用,而转而说六国以纵亲,彼岂不逆知天纵约之不可保哉?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幸终吾身而约不败。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意可见也,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矣。夫张仪之辨说,虽欲以散纵而就衡,顾其言曰,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所以状衰世人之情,非甚谬也。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以相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团圞小时月。还向圆时缺。圆缺频番,谁道心情都别。
常娥不老,百面随行迹。淮山去,越山来,夜山碧。银桥不度,想像霓裳阕。
遥夜西风,揽得桂华盈襭。蟾蜍睥睨,谬向吴刚说。
休莫莫,莫休休,漏声彻。
退然风致不胜衣,旧住梁溪徙洛溪。邀月雅宜怜水近,度云偏自爱墙低。
抽毫作宇无须镜,着屐游山不杖藜。欲访高人生性懒,诗筒聊寄小园西。
紫塞秋深木叶红,一年离思逐崆峒。乱山匹马燕云北,古郡斜阳陇水东。
雁影遥连沙碛暮,笳声寒起戍楼空。焚香帘阁多清暇,应有音书寄北风。
孤踪清节,任高飞遐举,龙潜云逸。国破家亡何所有?
剩得董南真笔。大义君臣,同心兄弟,忠孝由中出。
逍遥尘外,叹时人似沙虱。
何必天子书门,有司供直,始可称华密。闻说荆溪风土厚,好借城边廛一。
老妪情亲,东坡住稳,终日吟摇膝。俄傅唐贡,产茶更产芝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