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钧运元化,生物蔽寰区。春阳播仁泽,靡不在有初。
飞走咸鷇麛,勾萌日敷舒。良马信倜傥,宁不顾其驹。
朔禽抟云霄,亦复哺尔雏。眷彼婴孺儿,慈煦亦已劬。
世无咸阳医,何以宁其躯。张生守环堵,种药周四隅。
郁郁生意滋,元气同扶舆。誓将扶幼孩,永与耆艾俱。
安得摅尔怀,寿域跻黄虞。
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
冰轮横海阔,香雾入楼寒。停鞭且莫上,照我一杯残。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客里思家且罢休,无聊怀抱不禁愁。鲥鱼苦笋过百六,又到一年春尽头。
诗翁学力有长城,笑语丛中漫鼓行。出水芙蓉宁受污,铅华洗尽见真情。
邻邑宜初宦,轻轩最便家。亲颜悦萱草,诗料有梅花。
佳兆双飞鶒,夷途万里骅。好培经世业,他日步清华。
有集能行世,初疑是古人。大波皆汹涌,小石亦嶙峋。
时誉归雠校,微官尚徼巡。竹塘春水满,双鶒会飞驯。
烛痕点点坠红银,香影明窗缀曲藤。春帖自题还坐久,梅花瓶水旋生冰。
坡老英豪挥八极,阳羡荒祠藓痕碧。买田旧事已茫然,橘颂犹存诗咫尺。
文章万卷稀世珍,乌台遗案羞空陈。颍川归来世事已,江山我辈还登临。
章惇舒亶何足数,父子声华炤千古。子由兄弟世缘深,芳草池塘感春雨。
先生一去五百秋,碧水丹山麋鹿游。松杉岁岁巢水鹤,樵童牧竖歌荒丘。
古砌苍苔余鸟迹,浮世光阴真一息。风流倜傥不可寻,犹是遗文存断石。
于今笔阵海潮平,二难四美难俱并。谁云后世绝知己,君侯具眼开双晴。
木落高秋寻老屋,正值山中红友熟。杀牲烹黍奠生刍,冠盖森森礼仪肃。
屈指春秋几变更,樽前之酒身后名。人间富贵亦何有,不如千秋万岁彝鼎长留铭。
袖拂刚风倚天阙,忽见龙蛇气蓬勃。君从三十六峰来,独上莲花揽明月。
自是君身有仙骨,放歌长向烟霞窟。回头却笑韩退之,痛哭苍龙岭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