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笺雪砑,纤腻滑笏,恰称烘写。偷玩閒把。有人认是,年时瘦司马。
俊游都雅。帽影蘸粉,衫缕沾麝。蛮雨啼鹧。略记小驿,奢香醉题帕。
旧事一弹指,可惜花开多易谢。此后鬓丝,吴霜将暗惹。
且料理心情,消向莲社。茜竿低亚。捧一轴迦文,绡带轻洒。
傍风前、竛竮斜挂。
千树何曾剩半株,芳魂惆怅与时殂。层层叠叠根头有,寂寂寥寥叶底无。
骚乱又当春结局,流亡真要我为图。超空独让沾泥句,著想留怀自觉输。
耻作深山服食仙,伐毛洗髓故依然。木兰坠露研朱写,只写南华《秋水》篇。
刘侯磊落人中彦,早年献策金鸾殿。骤雨惊风笔阵雄,祥云丽日文采绚。
远衔君命来淩江,休养生息敷春阳。疲癃枯朽发华彩,良善奸匿分毫芒。
政成六载朝宗国,策马驱车出城郭。戴白垂髫不忍离,但愿车轮生四角。
以手扳其辕,手腕欲断何足怜。正如孺子失慈母,我侯不留情凄然。
以身卧其辙,躏轹不涅肌体折。宛似游鱼望西江,我侯不留心愈热。
借也天路遥,陈情上都宪。都宪为请留,民情乃欢忭。
呜呼,孰谓古今人不同,我侯德政比黄龚。我居异邑闻清风,为挥长句歌时雍。
循良有传谁能读,泐诸珉玉垂无穷。
扶病倚南窗。风雨重阳。妖氛一道亘河湟。闻说遗黎歌复旦,何日重光。
相对鬓毛苍。一味新凉。蕉龛容我作僧房。安得霜螯兼菊酒,聊话沧桑。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ēi)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放鹤亭记》。
